
朝陽區區委書記陳剛接受記者專訪。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2006年12月26日的閉幕式上,朝陽區區委書記陳剛向新一屆的領導班子提出了三點希望:加強自身建設,成為推進朝陽又好又快發展的堅強領導集體;區人大和全體人大代表要不斷提高履職水平;各級黨委要支持人大依法履職。隨后,新上任的區委書記陳剛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談角色轉變
“作為書記擔子更重了”
記者:陳書記您好,之前您是區長,現在擔任書記,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陳剛:朝陽今后幾年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任務很重,也備受關注,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的日益臨近,我確實有些誠惶誠恐,感覺壓力很大。其他方面也沒有更多的想法,我想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注意力很快地轉入到對工作的思考、對全局的把握上來。如果要我概括地說感受,我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談工作
“領導干部要做五個楷模”
記者:這次朝陽區換屆調整的力度也比較大,您準備如何協調新班子為百姓做實事?
陳剛:這次朝陽區四套班子的一把手都做了調整,區委區政府不少領導都有非常大的變化,可以說是一個新老結合的班子,面臨如此繁重的壓力和擔子,我們做了很深入的思考。
我們提出領導干部要做五個楷模——即作為團結、為民、務實、創新、廉潔的楷模,這是對領導自身提出的要求,作為區委書記我要首先帶頭去做。我認為團結是第一位,要形成相互欣賞、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工作氛圍。
“要拿缺點比別人優點”
記者:那您會怎樣去欣賞您的下屬呢?
陳剛:相互欣賞很重要,應當看到別人的優點,把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而不是把別人的缺點和自己的優點比。還要想到相互包容,容許工作上有些失誤,而不是吹毛求疵。在我們的新班子里,有不同的知識、年齡結構及工作背景,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使得我們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在班子里面是相對年輕的,我會去學習老同志的好經驗,也會向年輕同志學習進取精神,把自己的不足和他們的優勢比。使我們都有發揮自己所長的空間。
除了相互欣賞,能力和作風建設也很重要。明年一季度我們首先要開的會,就是專門研究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工作形成合力,來帶領全區人民推動朝陽區的建設和發展。
談奧運
“奧運后經濟”潛力無限
記者:奧運會日益臨近,而朝陽則是奧運主要場館所在地,您覺得這次奧運會將給朝陽帶來哪些影響?
陳剛:昨天剛剛閉幕的多哈亞運會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在舉辦亞運會之前,沒有太多人關注卡塔爾,很少有人了解多哈,但一夜之間全亞洲人都關注這個城市,這表明中心體育賽事對一個區域的影響。
同樣,我相信奧運會后朝陽很多領域也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這里,我可以明確地向在朝陽的投資者傳達一個信息,奧運之后很多領域不會出現迅速滑坡的現象,相反我覺得有些領域還會出現井噴。比如旅游、會展、文化創意產業等等。
談親民
將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
記者:作為一名區長您常常通過郵件的方式回復朝陽居民的難題和疑問,那作為一名書記您如何繼續親民?
陳剛:區長可能會有更多具體的工作與老百姓接觸,但我認為這只是一個分工上的不同,作為書記,我會更多地通過人大、政協、人民黨派、團體來了解社情民意。也許個案的問題過問少了,但從宏觀上會把握得更準,使全局的工作更加貼近百姓。
(記者印象)低調書記想讓百姓更宜居
陳剛書記一直很低調,在幾次接受采訪中,他都反復強調工作是大家做的。每當記者的問題涉及到個人時,他都笑著說:“我們談工作不談個人,謝謝!”記者留意到,陳剛言談中經常流露出全局觀。“我們不能因為奧運整治又造成新的不和諧,我們要讓城鄉接合部也變得漂亮起來,讓流動人口也分享到北京發展的成果。”陳剛在發布會上多次明確表示。
專訪中陳剛多次流露出對朝陽百姓點滴生活的思考,“2007年,區委區政府對低收入群體住房的投入將大大超過前幾年,我們要更多地想到產業發展要為提供就業服務,也就是說發展一個產業從一開始就要想到它可以提供什么樣的就業。這是我們一個思路的變化,我們要讓百姓的生活更宜居,住好、出行好、生活好!”
這位為人低調的書記卻有著不“低調”的經歷,陳剛獲得過北京大學的博士學位,也在美國的最高學府哈佛大學接受過教育。
擔任區長期間有件事讓陳剛難以忘記。 “一名姓劉的先生給我發了一封電郵,主要是關于高安屯垃圾場的氣味問題。我當時就給他回復了郵件,詳細解釋了政府為此作出的努力和工作,并告訴他,我會在每個季節都去垃圾場‘體驗生活’,他驚訝之余,把我回復的郵件內容登在了小區的網站上,小區居民們也因此增添了對政府的理解。”
(來源:《京華時報》2006-12-17 第004版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