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對話朝陽區委書記陳剛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十七大報告專門以一個章節來論述“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就此,北京晚報約請十七大代表、朝陽區委書記陳剛,從首都發展的一個區域破題來反映北京改善民生的實踐與思路。
記者:在北京團的討論中,劉淇代表從住房、公交、環境、教育、食品安全、社會保障等方面闡述了北京改善民生的努力。朝陽區作為首都發展的一個重要區域,是如何看待改善民生問題的?
陳剛:朝陽區這些年發展很快,各項指標都比較好,同時也要看到,快速發展期也是矛盾顯露期和問題發生期,因此,更需要關注民生問題,在參會之前,朝陽區委正在組織研究朝陽區民生問題的一個《意見》,十七大后,我們將結合大會精神加快這一工作。
記者:朝陽從一個工業大區到目前服務業、高端產業占較大比例,恐怕也面臨著比較大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
陳剛:就業是民生之本,如何消解就業壓力?我們將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加快功能區建設,扶持新的產業吸納就業;二是針對朝陽產業工人多的現實,加大政府投入,在社區中就業;三是加強農民的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同時,對于失地農民的社保體系建立工作正在展開,并逐步完善,以把他們納入城鄉一體的社保體系中。
記者:教育和衛生的均等化是一個全市普遍關注的命題,朝陽的思路是什么?
陳剛:教育均等化,特別要解決好外來人口子女就學問題,我們的思路是,不是簡單的取締打工子弟學校,而是把一多半外來人口子女吸納到公辦學校中,同時指導民辦學校升級、規范。在公共衛生方面采取多種方式,其中包括加強大醫院對社區的支持,調整現有政府醫療資源,購買社會醫療機構的服務等,對于朝陽區的一些邊遠地區,則全部由政府掏錢建設社區醫療。
記者:住房和交通是近期的熱點話題。
陳剛:在住房方面,我們重點關注農民、產業工人、低收入人群基本需求,目前,常營、定福莊、翠城等區域的保障性住房都在加快建設。交通方面,除了加快道路建設外,要通過智能化系統解決交通擁堵點。明年奧運會前,將在CBD建成包括交通信號控制、交通信息誘導、交通流信息檢測、交通電視監控、交通違章行為自動監測以及CBD智能交通管理指揮控制中心六大部分組成的智能交通系統,司機可通過電子告知牌等方式了解堵車情況、停車位多少等信息。
同時,要解決好以上六方面的民生問題,還需要第七個著力點:社會管理。目前朝陽區正在試點社區的社會工作聯合會模式,政府搭臺,由社會組織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