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與“人們團結成為兄弟”,這兩句東、西方先哲曾分別說過的語意相近的話,將于2008年8月8日華燈初放、北京奧運開幕之時,在來自全世界各國運動員和觀眾的歡呼聲中實現。
激動人心的時刻就要到來,“兄弟”就要團聚,北京的門庭打掃干凈了嗎?各項接待工作準備好了嗎?
由此引出了北京奧運賽場外的另一場精彩競賽。
不僅是為了瞬間的輝煌
1990年九月至十月間,就在目前的奧運主場館東南方不遠處,北京成功地舉辦了第11屆亞洲運動會。
亞運會舉辦前,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地區是名副其實的農村。為了迎接亞運盛會,北京不僅以有限的財力在當地建設起了現代化的體育比賽場館、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國際會議中心,還調動全民之力,使北京整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獲得了國際社會的一致好評。然而,亞運會結束后不到一年光景,北京部分地區就失去了運動會期間的奪目光彩,街面上又出現了垃圾、蚊蠅、擁擠和堵塞。
北京奧運會42個比賽場館、4條比賽線路、27條運動員必經之路和52家簽約酒店,全都設在朝陽區。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新聞記者和嘉賓,2008年來到北京的第一印象,就留在這個地區。這里經得住看嗎?還有,奧運會結束以后,這里會不會出現亞運會后曾經出現過的一幕呢?
面對這個嚴肅的問題,朝陽區委、區政府集體表態:“我們要堅決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包括環境整治、道路建設、社會保障和人的素質提高,各方面都要建立長效機制,確保現在取得的成就,以后可以持續保持下去。”
首當其沖的是環境整治。“幾乎每一處環境問題的背后,都牽涉到利益;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一些開發商什么招都使得出來。”朝陽區主管副區長趙寶全看透了某些開發商的心思,對執法人員說,“只要政府不被開發商牽著鼻子走,就沒有整治不掉的違章建筑。”
望京地區的六七十公頃地,開發商原是以建設用地名義征走的;而地一到手,開發商就出租土地辦市場,弄得當地臟不堪言。不久前,違章市場很快就被拆除。還有些開發商一腳踢開一些無利可圖的征用地段,在全區造成了370個藏污納垢的“城中村”。清除“城中村”,牽涉千家萬戶。政府要求開發商做到搬遷費必須執行統一標準。結果這項最難的工作進展最順利。此外,在80天內,126條街道上的4195塊大型戶外違章廣告牌也被全部清理干凈。
同時,朝陽區政府打破部門各自為政的舊體制,建立環衛、綠化、監察等多位一體的新體制,推進具有專業化、標準化、精細化特點的現代化管理,變內耗為合力。興建的25條景觀大道“建成一條,亮麗一條,管好一條”,原有的293條道路面貌煥然一新。
教室之外,學生們高漲的奧運熱情得到更大滿足
2006年2月,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在意大利都靈市向國際奧委會鄭重承諾:“中國將在幾億青少年中開展奧林匹克運動教育。”劉淇話音剛落,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站起來帶頭鼓掌。從此,奧運進學校加快步伐。
白家莊小學校長祖雪梅與該校教師們共同提出了一個頗有創意的口號:“奧運給我十六天,我給奧運五千年”。同時,學校增開“品味文化”課程,由教師指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來完成,現已結出豐碩的果實:8本論文和學生動手拍攝的照片,貼滿教學大樓過道的墻面,在校園里營造出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對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單是將那些已被埋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北京城樓、牌樓、民居、胡同、老字號”一個個挖掘出來,孩子們就費了大勁,但他們個個樂此不疲。今年4月24日,英國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sebastiancoe)來到白家莊小學參觀,看到孩子們竟能用流利的英語將奧運精神與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自然地聯系起來,不禁感嘆:“中國的奧運教育觸動人的心靈。”
花家地小學校長魏俐與教師們共同提出,全校36個班集體,一個班“研究”一個參加奧運的國家。從對應國的國旗、國徽、國歌、風俗習慣、地理位置,到有哪些著名運動員、是否舉辦過奧運會,由老師逐一指導學生搜索網絡、查百科全書,甚至向外國駐華使館咨詢。學生們沒想到,以奧運的名義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各國駐華使館都會提供最詳盡的回答。一個年僅六歲的一年級學生帶著疑問來到希臘駐華大使館,還得到大使親自接待。課堂教學與奧運文化學習在學生心中很快融為一體。教室滿足不了高漲的學習熱情,學生們就奔向操場,自發地組織“奧運村”活動。一個主席、4個執行主席、8個部門負責人,競爭上崗,由80名學生組成的“小小國際奧委會”就這樣誕生了。“小奧委會”發出的第一號通知,是由“各國成員”分別展示不同國家的禮儀,介紹各國的奧運文化。國際奧委會一位重要官員聞訊后,表達了“要親自到這個學校看一看”的愿望。
“不同學校的視角不同,提出的方案不同,目的都是為了推進奧運精神進學校,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發揚奧運精神。”朝陽區教育工委書記吳金龍如是說。
“老百姓有義務作貢獻,更有權利享受成果”
在北京光華路上,由16根35米高的立柱支撐起來的“世貿天階”,是一個平躺空中、面孔向下、與一個足球場大小差不多的大屏幕。每當夜幕降臨,大屏幕就不停地播放新聞和娛樂、時尚節目,人們都會抬起頭來向上看。這個未來的奧運文化廣場,自去年9月建成以來,每天為公眾提供全新的文化享受。
在十八里店鄉黨委政府院內,文化中心大樓的內裝修及配套設施都要比鄉黨委書記、鄉長的辦公樓高好幾個檔次。
在酒仙橋高家園小區,地面的雨水經過收集、沉淀、凈化、加壓,變成瀑布,從假山上流淌下來。同時,幾十個噴頭,將這些水噴灑在花園草坪上。旁邊的亭閣里,老人圍成一圈下棋;露天廣場上,男女翩翩起舞……
對于人民群眾享受奧運成果,朝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少峰說:“人文奧運就是人民的奧運。人民有義務為奧運作貢獻,更有權利享受奧運成果。”正因為有這樣的認識,當地群眾為奧運建設作貢獻的積極性非常高。它集中反映在奧運志愿者隊伍的發展壯大之中。“現已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體制,保證這支隊伍留得住、傳得下、能持久。”共青團朝陽區委書記鄭宇說,“志愿者中除了有高校大學生,還包括學習國際關系專業的博士后、留學回國的‘海歸’、私企老板以及回國探親的留學生等。”
在志愿者隊伍的外圍,更有成千上萬普通老百姓在以奧運的名義默默無聞地規范著自己的行為。自行車測試賽當日氣溫超過36℃,太陽火辣辣地照在頭頂,下面座椅燙屁股,等的時間比看的時間還長——觀眾席上卻是笑聲朗朗,座無虛席。射箭比賽那天,朝陽區委書記陳剛來到比賽現場,他先走進觀眾席,問一位觀眾:“看射箭比賽要注意些什么?”觀眾回答:“箭在弦上的時候,不能鼓掌。”“為什么?”“會影響運動員的注意力。”一位觀眾還告訴陳剛:“要做一個文明的觀眾,進入賽場前,就得事先學習觀看比賽項目的禮儀規定。”老百姓的回答,表明人文奧運、文明奧運已成為每一個人自覺的行為規范。

照片說明:英國副首相與白家莊小學部分師生一同抖起空竹。朝軒攝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