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一體借助地方平臺提供技術支援
初春,南方某軍港。數艘剛剛參加完戰斗的“受傷”戰艦緩緩駛入碼頭。
“編隊即將??看a頭,受損面積大,命令你部火速組織軍地聯合搶修,確保受損艦載武器裝備盡快恢復戰斗性能?!奔贝俚碾娫挻虻交刈鲬鹬蛋嗍?。值班室迅速啟動“裝備技術軍地聯合保障中心”,隨及,由10多家地方設備廠所的40多名高級技術人員和部隊維修人員組成的軍地綜合技術保障組迅速登艦,展開故障檢查和搶修。在軍民一體化協同下,受損戰艦很快修復完畢,又生龍活虎般重返海戰場。
“現代條件下的全民戰爭、全民動員,更多的是表現在后勤裝備保障的社會化上。這次演練,就是為了檢驗艦載武器系統軍民一體化裝備技術保障建設成果的一次重要嘗試。”包和平說。
近年來,基地黨委“一班人”深刻認識到,艦載武器裝備保障走依托社會的軍民一體化路子,開展軍民一體化保障,成為必然的發展方向。從2006年起,他們著眼信息化條件下復雜情況裝備維修需要,在上級機關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構建以軍內為主導、地方協助配合的軍民一體化聯合保障機制,為部隊遂行應急保障任務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形成了戰時軍民聯合保障合力。
瞄準信息化海戰場,以作戰任務為牽引,基地在推進裝備保障軍民一體化體系建設的航道上,一路乘風破浪,揚帆在未來信息化的海戰場上。(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