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精心安排受災群眾生活
“2月3日,晴,氣溫零下2至3攝氏度,久違的太陽終于露出笑臉。中午時全省交通除個別路段受阻嚴重外,基本恢復正常。據今晨我處派出的市場價格調查組及調度全省各批發市場情況來看,今日農產品價格呈下降趨勢,供應量明顯增加。”來自江西省農業廳市場處的一份報告這樣寫道。
這是全國上下奮力抗擊雨雪冰凍災害、保障災區人民生活的一個生動細節。災情牽動全國心,民生保障最關情。絕不能讓群眾在災害中凍死、餓死、病死!為此,中央各相關部委、各地黨委政府、子弟兵和社會各界緊急行動起來。
民政部、財政部等中央部委動作迅速,截至2月4日中央財政已先后向遭受雪災的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下撥抗災救災專項資金4.31億元。數千頂帳篷、幾十萬件(床)棉衣(被)已緊急運往湖南、四川、廣西等受災地區。
衛生部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正在有序展開。截至2月3日,11萬多名醫務人員已抵達受災地區,他們救治的傷病員和受災群眾達到31.7萬人。
子弟兵給受災群眾送來了溫暖。在有3萬多人滯留的杭州火車站,某機械化師工兵營200多名官兵聞訊而動,為旅客搭建帳篷。3個小時,20個溫暖的臨時“候車室”就整齊地佇立在了風雪彌漫的廣場上,官兵們還運來軍用暖風機,向帳篷里吹送暖風。
各受災省份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緊急安排救災應急資金,采購、調撥和發放大量棉衣被、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籌措發放救災物資,組織動員受災群眾開展生產自救。
在皖南深山區的休寧縣,500余名黨員干部群眾自發肩扛腰背,頂風冒雪將1萬斤大米、400升柴油及發電機等急缺物資運到受災最嚴重、道路癱瘓的白際鄉,以解群眾的燃眉之急。
在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亞魚鄉,干部用肩扛著兩臺柴油打米機走村串戶,為農民打米服務。干部們還扛著大米、肉、菜挨家挨戶送,保障受困農民不挨餓受凍。
災區群眾基本生活用品的供應必須保障。有關省份采取了多種辦法,緊急啟動了價格應急監測預案,保證了災區市場價格的總體穩定。
武漢市積極組織投放糧食、蔬菜、豬肉等儲備,平抑蔬菜等主要副食品價格。湖南對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堵車路段,采取移動售貨車的辦法,保證方便面、礦泉水、餅干、面包等食品供應。各級物價部門組織檢查小組到重點區域、重點市場、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國道沿線進行檢查。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4日表示,經過努力,除個別受災特別嚴重的地區外,災區的大米、面粉、食用植物油價格保持基本穩定,肉禽蛋價格略有上漲,沒有出現斷檔脫銷的情況。
氣象部門預計,未來我國南方還將出現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形勢依然嚴峻,抗災救災工作不能松勁。保交通、保供電、保民生仍然是當務之急。根據部署,要調動一切力量,加快恢復電力正常供應,切實保障災區群眾和滯留旅客的生活。(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