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泛非網“All Africa.com”4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如它通常被描述的那樣,是貪婪之虎嗎?
打開任何一份報紙,你都會有這樣的印象,非洲大陸以及世界其他很多地方正在被中國“吞噬”。
如“新的對非洲的爭奪”,對自然資源的“貪婪”、“貪得無厭”、“永不知足”這樣的話,都典型地被用來描述中國與非洲接近的特點。與此相比,西方資本所進行的同樣的活動則被冠以“開發”、“投資”、“ 創造就業”之名。
中國是如通常所描述的那樣,是貪婪之虎嗎?
中國對非洲的介入主要在三個領域:對外直接投資、援助和貿易。在每一個領域,中國的參與都落后于美國和歐洲國家,規模往往比其他亞洲經濟體都小。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2007年中國對非洲的直接投資事實上比新加坡、印度和馬來西亞都要少,而他們是亞洲對非投資的主要來源國。報告還顯示,整個亞洲對非洲的投資與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相比,也是相形見絀。既然中國位居亞洲對非投資幾“虎”中第四的位置,那么與傳統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相比,它的對非投資簡直就是微不足道。
對中國來說,非洲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貿易伙伴。貿易額從2000年的110億美元增長至2005年的約400億美元。但是與非洲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相比,中非之間的貿易所占的比例只是一小部分,只與印度和非洲之間的貿易額相當。
中國在非洲主要是為了維持其戰略資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也許這就是西方對中國在非洲角色感到擔憂的原因。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其石油需求的25%來自非洲。雖然中國石油需求40%來自中東,但來自非洲的也占23%。
廉價中國貨對非洲經濟的負面影響也吸引了不少關注。的確,這導致了工業生產的縮減、工人的失業。但從本質上看,中國只是利用了非洲市場的“開放”,而這正是利用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結果,并且國際金融機構也一直在迫使非洲國家政府遵守這一點。與從工業國家的進口相比,非洲進口的中國貨數量是較少的,所以,把非洲工業生產減少以及失業歸咎于中國是站不住腳的。不僅如此,尤其要認識到,中國的出口商品58%是有外資企業生產的。
與其他西方國家一樣,中國也戰略性地利用援助,以幫助其在非洲的商業和投資。對非洲國家來說,中國的援助之所以有吸引力,不僅僅因為其條件優惠,尤其重要的是沒有什么限制性條件。美國最大的擔憂是由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達出來的,它們抱怨中國無條件的貸款,破壞了多年苦心經營的有條件貸款這樣的安排。
中國的投資給非洲國家領導人和企業家提供了新的選擇,與此同時,也給予了非洲經濟長期發展的潛力。中國正在幫助非洲國家重建其基礎設施,還援助農業、醫療、教育以及其他領域。中國公司確實也在制造西方國家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所制造過的環境破壞,但中國從未奴役或者殖民過這片大陸,中國也從未許過以新自由主義做包裝的虛假的承諾。在西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以援助來榨取非洲時,中國一直在向非洲提供無條件的援助,投資其基礎設施。(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