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CBA進入季后賽,戰局立刻升溫。遼寧隊和八一隊打過三場,雖然以2∶1暫時領先,但是三場比分差距竟然都只有一分。想想CBA聯賽創立頭幾年,“打敗八一隊”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如今八強較量,彼此已是纏斗不休。CBA的激烈程度迥異于從前。
但令人憂慮的是,激烈的比賽中,時有秩序“脫軌”的現象發生。這一次,連向來的“文明賽區”寧波,向來嚴明的八一隊也因違規被處罰。加上常規賽期間發生的幾起賽場不文明事件,CBA的形象,在喧嘩與混亂中數度受損。職業聯賽的基礎是球迷,沒有球迷的支持,就沒有聯賽的發展。但賽場的文明程度與比賽的激烈程度并非天然的正比關系。這中間,既需要剛性的制度約束,更需要柔性的人文引導。
賽場不文明事件屢有發生,從表象上看,導火索基本是球隊戰績或裁判判罰引發球迷不滿,繼而將怨氣撒向客隊;客隊受了氣,回到主場“反擊”似乎是惟一的辦法。如此“恩怨糾纏”,最后竟勢成水火。全然背離職業聯賽本應帶給人們的快樂感受。
究其原因,各方都脫不了干系。一味指責球迷“素質不高”顯然片面,只說組織者“不夠公道”也有失偏頗。實際上,在職業聯賽的運轉體系中,從組織者、球隊、媒體到廣大球迷,任何一個環節都負有營造文明賽場的責任,任何一個環節也都會從文明賽場的氛圍中受益。反之,賽場不文明現象,損害的也是聯賽的各個環節。
CBA聯賽尚在發育期,無論組織體系還是相關制度建設都存在漏洞,各樣問題先后出現,中國籃協往往是被動“接招”,誰之責?在對同一起賽場不文明事件的報道中,主客隊媒體往往是大相徑庭的報道,又通過網絡迅速傳播放大,誰之責?坐滿看臺的球迷大多是為欣賞一場精彩比賽,卻因少部分“好事者”搞得烏煙瘴氣,又是誰之責?
距離北京奧運會已不到200天,“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的呼喚已深入社會的各個層面。從對勝負的理解到賽場的文明氛圍營造,都是“迎奧運”的應有之義。CBA聯賽,正負有培育文明球迷群體、樹立中國體育形象的職責。在迎奧運的過程中,要期待的不僅是8月的精彩,更該為中國體育的健康發展注入不竭動力。(2008年01月22日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