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福牛"的艱辛歷程
殘奧會吉祥物設計的征集工作開始于2004年8月5日,與北京奧運會吉祥物設計征集同步。2004年12月1日17時30分,征集活動截稿。在此期間,負責征集工作的北京奧組委共收到有效作品87件。
這些作品種既有以動物為藍本創作的形象,也有以中國神化中的神獸或人物為原型的設計。
經過評審,美猴王、哪吒兩個神話人物形象和白鰭豚三件作品引起了評委們的注意。但隨著修改工作和評審工作的不斷深化,哪吒因為形象上的原因需要不斷地完善和修改,而另一形象美猴王卻因為形象、精神內涵上等綜合原因早早地退出了"角逐"。評委會發現,由于中國民間存在的美猴王形象不計其數,設計上很難有大的突破;而且美猴王是一個極具個性,具有一定反叛性格的形象,這與北京殘奧會所提出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以及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主創人員2006年5月份提交的創作方案中,美猴王的形象被另一種動物--牛所取代。
評審組在反復討論后認為,牛這種我們身邊最為常見的動物恰巧能反映出殘疾人是我們共同大家庭里平等、普通的一員。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牛的形象最能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和北京殘奧會的理念。
最具中國特色的"旋兒"
在小牛的形象設計中,最具中國特色的要數頭上的"旋兒"。"旋兒"是中國民間動物繪畫的普遍特征,是版畫風格的表現之一,加上"旋兒"的小牛確實平添了幾分聰明和俏皮。
這樣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版畫和年畫的技法,頭上的這個"旋兒"不僅體現了中國風格,更使小家伙"牛勁十足",聰明、可愛的特質表露無遺。這個"旋"還有著另外一層含義,它形似蒲公英,而蒲公英在惡劣環境中不屈不撓茁壯成長的堅毅品格,又使它在無數的文學作品中成為殘疾人的象征。
體育圖標:08奧運風格的延續
2007年5月23日,第17個全國助殘日宣傳月來臨之際,北京奧組委在北京奧運新聞中心發布了北京2008年殘奧會體育圖標。
殘奧會體育圖標是殘奧會基礎形象元素之一,廣泛應用于殘奧會道路指示系統、場館內外的標識和裝飾、賽時運動員和觀眾參賽和觀賽指南等。同時還將應用于殘奧會電視轉播、廣告宣傳、市場開發等領域,豐富人們的殘奧會體驗。殘奧會體育圖標是構成一屆殘奧會景觀的重要基礎形象元素,它不僅具有很強的功能性,要求清晰、準確地表現各體育項目,與北京殘奧會會徽、色彩系統等已確定的視覺形象協調統一,也是傳達殘奧會舉辦理念和主辦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根據殘奧會運動項目的特點,借鑒往屆殘奧會的成功經驗,特別是考慮到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賽時景觀的轉換周期有限,為保持形象景觀設計風格的延續性,北京殘奧會體育圖標采取與奧運會體育圖標相同的創意理念及設計風格。
北京2008年殘奧會體育圖標以篆字筆畫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國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現代圖形的簡化特征,符合體育圖標易識別、易記憶、易使用的要求。強烈的黑白對比效果的巧妙運用,使北京殘奧會體育圖標顯示出了鮮明的運動特征、優雅的運動美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了"形"與"意"的和諧與統一。
北京殘奧會體育圖標設計包括20個圖標,分別是射箭、田徑、自行車、馬術、7人制足球、盲人柔道、帆船、游泳、乒乓球、硬地滾球、5人制足球、盲人門球、舉重、射擊、坐式排球、輪椅籃球、輪椅擊劍、輪椅橄欖球、輪椅網球、賽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