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如果沒有希望工程,我很可能連高中都上不了。我和數百萬貧窮家庭的孩子,都因希望工程而改變了命運?!敝袊Mこ绦蜗蟠匀颂K明娟說。
1991年,蘇明娟專注求知的眼神,被攝影記者解海龍定格后,這雙明亮的大眼睛,曾經刺痛過億萬中國人的心靈,人們從這雙眼睛中讀出了貧困地區面臨的教育困境,讀出了所有失學兒童的無助與渴望。
1983年,蘇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一個普通的農家,大別山區自然環境惡劣,經常發生洪澇災害,父母依靠幾畝貧瘠的山田供養她和弟弟,一家人過著清貧的生活。
山區教學條件很差,孩子們求學十分艱苦。蘇明娟清晰地回憶起她當年就讀的張灣小學:教室低矮破舊,冬天窗戶沒有錢裝玻璃,蒙上塑料布又怕光線不好,所以只好任寒風呼嘯著灌進教室。他們經常凍得縮成一團,仍然堅持讀書。
1991年5月的一天,讀小學一年級的蘇明娟正在專心聽課,她那雙渴求知識的大眼睛,闖進了正在學校采訪的中國青年報記者解海龍的視線,“那眼神有著很強的穿透性,能夠進入到人們的心靈里”。于是,當握著鉛筆的蘇明娟再次抬頭凝視黑板時,解海龍迅速摁下了快門。這幅題為《我要讀書》的照片發表后,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志。從此,蘇明娟的命運也和希望工程緊緊聯系在一起。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農村貧困地區每年有超過百萬兒童因貧困失學這樣嚴峻的事實,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激發起公眾的同情和愛心。
“山區消息閉塞,當時我并不知道有這張照片。直到3年后,在湖南軍校讀書的李萬叔叔,將一份刊登這張照片的報紙和一封信寄到我們學校,說要找照片上的人,愿意資助到小學畢業。我才看到這張照片?!碧K明娟說。
李萬是資助蘇明娟上學的第一人,他將自己微薄的津貼攢起,每學期都會寄給蘇明娟100元,一直到小學畢業?!白x中學時,很多好心人都給予過我幫助,有的小朋友把零花錢寄來了,有的大學生把業余時間的打工錢也寄給了我。天津一名退休老人從我讀初中到高中,每年過節都給我寄糖果和生活用品?!被叵肫疬@些,蘇明娟充滿了感激。
讀初中時,天津一名老人給她寄來了600元錢,因為已經得到資助,蘇明娟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將這筆捐款轉給了中國青基會,用于資助他人?!跋Mこ探o我的幫助,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則是精神上的,它讓我懂得了愛的意義?!碧K明娟說。
2002年9月,蘇明娟考取了安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2005年畢業后,進入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
“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回報社會是一種義務?!弊鳛橹袊Mこ痰拇匀?,蘇明娟多年來一直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回報社會。大學期間,她和同學們一起上街賣報紙,將掙來的錢捐給希望工程;2006年,她拿出1000元工資,捐給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在很多公益活動現場,都能見到蘇明娟的身影……
中國青基會發起于1989年的希望工程,截至去年,募集資金逾35億元,其中資助貧困學生290多萬名,援建希望小學1.3萬多所,捐贈希望書庫、希望圖書室1.3萬多套,培訓鄉村教師逾3.5萬名。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如今,我家鄉的學?;A設施都得到了改善,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貧困大學生救助體系也在逐步完善,因貧輟學的現象已經大大減少?!碧K明娟深刻感受到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
“但是消除貧困依然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期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貧困群體,投身于希望工程這項社會公益事業。”蘇明娟說。
新華網合肥10月21日電(記者王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