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4月3日,號稱“亞洲女首富”的香港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因癌癥在香港養和醫院悄然離世,終年70歲。
《福布斯》雜志2006年3月公布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154位,身家達328億港元。
人人愛財,富豪尤甚,而龔如心愛財更是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境界——錢拼了命地賺來,卻擺在那里“供”著;明知罹患癌癥,卻“嫌醫療費用昂貴而有病不看醫生”,直至在爭財產官司勝訴后才求診,結果是欲救無從,終被“索了命”,留下了巨額財產,撒手而去。
“世人行動實系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2002年11月,香港高等法院法官任懿君在對“小甜甜”龔如心與家翁的爭財產官司判辭中,引述了《圣經》詩篇的一段經文,抒發他對這宗翁媳爭產官司的一點感受。今日回頭一想,這段經文竟然一語道破天機,勾畫了龔如心的一生!
·拼命,精打細算得巨產
錢是龔如心的命。但很少有女人如此為錢而玩命工作的。
10多年來,自富豪丈夫王德輝被綁架失蹤后,華懋廣場15層的華懋總部,成了龔如心工作和生活的中心。在夜里一兩點鐘,下屬也時常會接到龔如心的電話,因為“自己如果晚上不工作,就會睡不好覺”。而在早上7點鐘,她的秘書必須趕到辦公室,等候差遣。
“她這樣打拼,是想讓大家認識到,她的成功并不僅僅因為是‘王德輝的太太’,而是自己拼出來的。”與龔如心相交30多年的香港卓能集團主席趙世曾說,“公平地說,過去在華懋,王德輝和龔如心是‘親密的合作伙伴’,華懋的基業是兩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事實上,很多和龔如心打過交道的香港地產界老前輩,雖然批評她,但也不得不承認她是個很聰明、懂得計算的女人。“她很會計算,如果不認識她的人可能覺得她很煩,因為她凡事都要多占一點便宜才肯罷休。”華懋旗下的房地產,從未見過降價出售的。
在龔如心接手后,華懋仍很少向銀行貸款。這種做法的好處,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得到體現。在隨后的樓市大蕭條中,華懋的工程并沒有停下來,而是加速建設。“那時人工會便宜一點。”龔如心笑言。華懋仍堅持“惜售”的策略,把原來準備銷售的住宅都改成“服務式公寓”來收租金。
因為懂得計算,經營有道,龔如心將丈夫留下的華懋發揚光大。她既經營物業地產,又投資生化科技、礦產、能源,還把業務擴展到海外,給華懋貼上一個全新的標簽——多元化和國際化,使華懋資產在短短10多年間暴增至500多億港元。
可是與家翁王廷歆的一場“世紀爭產案”,差點就讓龔如心失去這一切。這場堪稱香港歷史上歷時最長、訴訟費最高的民事案,雖然最終龔如心勝訴,但她也徹底失去了“王家”的親人。
·供神,只掙不花為哪般
作為亞洲女首富,龔如心的生活卻異常節儉,每月支出不足3000元港幣。她把錢像“神”一樣供著,過著工薪階層的生活。
在著裝上,龔如心偏好自行搭配,不理會街上流行的是什么,喜歡的是充滿朝氣、運動感強的簡潔衣飾,穿短裙成了她的愛好。她少有的一身套裝是夏奈爾外套。那是當年香港“非典”時期,設在華懋廣場里的夏奈爾專柜搞打折促銷,龔如心出于“照顧生意”之意前去購買,但對幾千港元的價格,她仍會跟身邊的人抱怨太貴。
龔如心從不去美容院,護膚品只用非常簡單和普通的產品。她的頭發總是自己打理,梳成兩個辮子。每逢盛大的日子,只是在腦后多加編一根小辮,再在頭頂上別上一枚鮮紅的小發卡。“唉,你知道自己多少歲嗎?”她的母親最反對她扎兩個小辮,常這樣嘮叨她,“像什么樣子?干嘛不好好地做一個頭發,規規矩矩地穿一身套裝,像一個職業女性呢?”對母親的話,龔如心頗不以為然:“有什么像不像的?那樣好麻煩,我不喜歡。請人到家來做頭發,既麻煩又浪費時間,而每天自己洗頭、梳頭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自我保健方式,何樂而不為?”
在龔如心的眼里,海鮮宴席“貴得要命”。所以,她很少出席奢華的宴會,而是經常一個人在房間里吃點青椒、胡蘿卜之類的小菜。即使外出參加商務活動,她一般也只吃一些麥當勞、肯德基的快餐食品。她身邊的朋友說,她不能允許“餐桌上的浪費”,吃不完的時候,總會自己打包帶走。有一次,華懋集團開售新樓盤,負責按揭的銀行送來幾盒蛋糕到現場慰勞員工,在場的龔如心毫不客氣,把剩下的蛋糕全部帶走。
對自己苛刻,對身邊的人也不例外。菲傭米娜曾貼身服侍過龔如心10多年,其間,與龔如心經歷了包括王德輝失蹤、與家翁王廷歆爭奪遺產官司等事。除了服侍龔如心的生活起居,她每天還要跟隨龔如心到華懋上班。對于這位身邊最親近的雇員,龔如心支付給她的月薪是4000港元,從未漲過一分錢。米娜回憶說,她幾次要求加薪,龔如心只說“take
it or leave
it”(要么就拿這些錢,要么就走人),不會再說其他多余話。龔如心從來沒有給米娜發過紅包,只有在2003年米娜離職時,龔如心才給她一個裝有300港元的紅包。
龔如心的好朋友、澳門賭王何鴻燊不無感慨地說:“她工作勤力,可惜太節儉,不舍得花錢,所以我找人捐錢不會找她。她把錢看得很重要,大家做好朋友就算啦!”
那些請求龔如心贊助公益事業的人士發現,大多數富豪們在表示了自己的“慈悲心”后,一般不會過問所捐款項的去向;只有龔如心例外,事后她總是不厭其煩地詢問捐款的用途,如果費用超支,她一般就不會再多給。她說這是“原則問題”,捐款也不能浪費。
·做鬼,守財舍命度孤寒
龔如心個性孤僻,除了龔家的親人,幾乎沒有朋友,陪伴她的,只有那幢冷冰冰的華懋中心。“我同先生沒有子女,這也是我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在保良局收養了100個小朋友,當是自己子女一樣,有的現在都長大成人了!”但她從未想過要與這些“子女”見面,只是收到這些“子女”近照時,才會看一眼,笑一笑。蹲在她身邊的只有那只叫“慧慧”的德國牧羊犬,與她難舍難離,甚至連開董事局會議,都隨同出席。
令人感慨的是,在和病魔搏斗的最后歲月里,龔如心比任何人都孤單辛苦。她每天坐著輪椅,獨守在位于華懋頂層的辦公室兼居所,透過視像會議聽取員工意見,只有最信任的公司高管及龔家親人,才能和她直接對話。她的一位長輩說:“最近一段日子,一些相熟的好友想探訪她、慰問她,她全都不見。”
當年家產萬貫的王德輝,如果不是因為惜財,早就應該加強保安戒備,也不至于再次被人綁架,至今杳無音信;后來的龔如心,最初得了病,卻不愿花錢醫治,等到最后病入膏肓之時才去求醫問藥,已經來不及了,被她當作“神”的錢,終成了索命之“鬼”。
“所有故事都結束了!”與龔如心為爭奪巨額家產而糾纏十載的王廷歆,如今已95歲高齡。數月前他還苦勸龔如心“回頭是岸”,如今也留下一句慨嘆:“爭了這么多年,如當初能早點言和,這幾年大家都可過得好一點!”
·龔如心的一生
1955 從上海遷居香港,同年與王德輝結婚
1960年 夫婦自立門戶創辦華懋集團
1979年 華懋集團成為香港最大私營地產商之一
1983年 王德輝遭綁架,支付贖金后獲釋放
1990年 王德輝再遭綁架失蹤后獨立經營華懋集團
1993年 華懋集團成功轉型為多元化跨國集團
1997年 家翁王廷歆入稟高院爭產
2002年 高院裁定其持有的1990年遺囑屬偽造
2004年 6月28日,高院上訴庭裁定其上訴失敗
2005年 1月28日,被警方起訴偽造文件
2005年 9月,在遺產爭奪戰中反敗為勝
2007年 4月3日,病逝,享年70歲
(來源:環球人物周刊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