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金發,碧眼,天使般的笑臉,四歲的英國小女孩瑪德琳·麥卡恩的照片被球星貝克漢姆高舉著,出現在電視屏幕上。
歐洲聯盟杯賽場上,印有瑪德琳照片的傳單被散發給現場的6萬名球迷……
從5月3日到現在,不到一個月,瑪德琳的照片便出現在英國、葡萄牙等國無數電視、報紙的頭條新聞里——因為,她神秘失蹤了。她的命運牽動著歐洲乃至全球億萬人的心。這個5月,屬于瑪德琳和所有愛瑪德琳的人們。
“我要翻遍每一塊石頭”
像所有的英國中產階級家庭一樣,麥卡恩夫婦本來普通而幸福。他們帶著三個孩子——4歲的瑪德琳和一對2歲的雙胞胎,來到葡萄牙南部的阿爾加維海濱小城度假,享受著那里宜人的地中海氣候。然而5月3日晚上,瑪德琳·麥卡恩的失蹤,改變了這個家庭的生活軌跡。
當天晚上,麥卡恩夫婦安頓好3個熟睡的孩子后外出就餐。吃飯的餐廳距離他們所住的度假公寓只有幾十米。夫婦倆每隔半小時就輪流回公寓查看孩子們的狀況。晚上10點,當母親凱特·麥卡恩再次回到公寓時,發現雙胞胎兒女仍在酣睡,小瑪德琳卻不見了,公寓房間的門窗都被打開。驚慌失措的麥卡恩夫婦找遍了公寓仍一無所獲。當地警方勘測現場后推斷——小瑪德琳被綁架了!
這件事迅速在英國國內引起關注。幾天里,尋找瑪德琳的消息鋪天蓋地。葡萄牙當地商店、酒吧、咖啡館和路燈柱上都張貼了尋找瑪德琳的海報。瑪德琳的父親格里·麥卡恩說:“我們竭盡全力協助警方調查,為尋找女兒,我們要把每一塊石頭翻過來。”
警方對事發地點以及周邊200平方公里的區域反復搜查,但截至發稿時還沒有發現有關瑪德琳行蹤的任何消息。
“瑪德琳5月”感應全球
麥卡恩夫婦的悲傷和痛苦被呈現在各大媒體上,心碎的他們引起了社會的同情,人們紛紛伸出援手。
一位英國商人愿意懸賞100萬英鎊,獎勵提供女孩線索的人。英國《世界新聞報》推出的賞金總額達150萬英鎊。小說《哈里·波特》的作者羅琳也捐出賞金。截至發稿時,賞金總數已達260萬英鎊。志愿者為尋找馬德琳設立了專門網站,到5月21日,這個名叫“帶瑪德琳回家”的網站已經有超過1.15億次的訪問量。
瑪德琳的父母都是忠實的英超埃弗頓隊球迷,失蹤前的瑪德琳身穿埃弗頓隊服。在絕望中,麥卡恩夫婦想到了通過球星的影響力來尋找女兒。埃弗頓俱樂部老板比爾·肯懷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于這位可愛的小球迷,我覺得我們確實應該做些什么。”
在英超最后一輪和切爾西隊的比賽前,埃弗頓隊員身著印有瑪德琳照片的白色T恤走進了球場。這是任何一個小球迷都不曾得到過的特殊待遇。與此同時,切爾西球迷也打出了“希望我們的馬蒂(馬德琳的昵稱)安全回家”的巨大橫幅,場面令人動容。
瑪德琳的父母還想到了影響力巨大的貝克漢姆。英國媒體馬上聯系到了小貝,他爽快地答應了女孩父母的請求。“我希望全世界每一位善良的人行動起來,盡一切努力找到她!”貝克漢姆舉著瑪德琳的照片在電視上說。
5月12日瑪德琳4歲生日這一天,印有瑪德琳照片的傳單被散發給觀看歐洲聯盟杯比賽的6萬名球迷。有望成為英國新任首相的財政大臣戈登·布朗,也在12日會見了小瑪德琳的親屬,表示要為他們提供幫助。
聚光燈正在暗下去
一個失蹤的小女孩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激起來自世界各地的關注,這是非常少有的。英國失蹤人口救助中心主管保爾·圖爾希說:“在瑪德琳失蹤前,我接到過450起兒童失蹤報告,但我從沒有見過如此有影響力的失蹤事件,它的社會效應是全球化的……我多么希望每一名失蹤兒童都能得到瑪德琳的待遇。”而給予瑪德琳這種特殊待遇的,正是廣泛報道這次事件的眾多媒體。
某種程度上,尋找瑪德琳的行動已經成了一場由媒體主導和推動的“媒介事件”。在傳播學學者眼中,媒介事件具有很強的社會整合功能:“這些報道以激動人心的集體方式整合了社會,并重新喚起人們對社會與合法權威的忠誠。”但學者們的觀點顯然過于樂觀,媒體在營造
“媒介事件”時,往往不可避免地帶有自己的價值取向。
評論家彼得·威爾比在《衛報》上發表文章,反思媒體對瑪德琳表現出的特殊興趣。他引用了英國首都警察局官員的觀點:將媒體這些鋪天蓋地的感人報道與對黑人小孩在國內城市走失的簡略報道進行比較,就可以從中發現潛意識上的種族偏見。實事求是地說,如果失蹤的孩子金發碧眼、衣著光鮮,報道規格的確會被提高很多。而且,麥卡恩夫婦都是醫生,是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家長形象,不幸一般很少發生在這樣的家庭。在威爾比看來,一些媒體報道正是從這是個“很好的故事題材”出發的。
“門開著,床上卻是空的——瑪德琳不見了”、“兩個人的晚餐……然后就是父母親噩夢的開始”,英國一些主流媒體用了類似這樣的大標題。這當中的情節比電影劇本還要震撼,當它實實在在發生在生活中時,就顯得更加吸引人。
然而媒體的熱情畢竟有限。在5月22日英國天空電視臺的報道中,已經注意到聚光燈正在暗淡下去:“凱特·麥卡恩剛帶著他們的雙胞胎孩子到街上散步。過去兩周多時間里,她的每一個舉動都會被圍繞在她身邊的上百名攝影師記錄下來。然而這一次,只有一個攝影師在拍攝她。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媒體開始考慮也許是離開的時候了。”聚集在那個葡萄牙小城的各路記者,現在也很少接到編輯們的催稿電話了。
麥卡恩夫婦還是對媒體保持著耐心,他們需要通過媒體,讓更多的人認識瑪德琳,幫助尋找瑪德琳。每一個仍在守候的記者都希望最終能報道一個大團圓結局,但如果這個故事在近期還沒有結果,麥卡恩家門前就再也不會有記者安營扎寨了。而那時,他們就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讓人們不要忘記這件事。
媒體不是救世主
因此,對于麥卡恩夫婦可能將面對的“持久戰”來說,媒體并不是救世主。有效的社會服務救助組織,快捷的失蹤兒童信息公開和預警機制,對全社會進行動員的長期合理規劃,這些才是讓更多的失蹤兒童與家人團聚的切實保證。
因此,很多國家都很重視兒童失蹤案的動員機制,例如美國和加拿大的“安珀預警”系統:一旦警方確認兒童失蹤,將會發出一系列信息,通過電臺、電視、廣告牌甚至彩票銷售點迅速傳播,最大限度地請求公眾合作。
各種高科技、低成本的方式也被運用到尋找失蹤兒童的行動中。韓國警察廳就與國內SK電信公司合作,將長期失蹤的兒童信息及照片,發送給手機用戶,尋求幫助。在中國,今年3月,也有志愿者們嘗試將走失兒童的信息印在撲克上向市民免費發放。
回顧瑪德琳失蹤事件,給我們提出了更多維度的思索。比如,從社會救助的角度看,這樣一次媒介集體行為所帶來的爆發式社會效應,是否會對更持久的兒童救助造成竭澤而漁的損害呢?這些,都是小瑪德琳在這個5月帶給世界的思考。
現在,我們仍然需要做的還有祈禱,祈禱瑪德琳的笑臉能再次綻放在父母的懷抱中。
(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