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7月29日深夜,日本第21屆參議院選舉結果揭曉:自民黨慘敗,改選的64個議席,僅獲30個議席,甚至比1989年,導致宇野宗佑引咎辭職的史上最低記錄還少了6個席位,可謂歷史性敗北;而民主黨則從改選的32個議席,躍升為59個議席,大大超過其55個議席的預期,首次成為執參議院牛耳的第一大黨;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也不盡人意,改選后,席位從12位縮水為8位。加上非改選的席位,相對于在野黨的132席,執政自(民)公(明)僅占103席,乃自民黨自1955年結黨以來第一次在參院跌破半數。
如此令人大跌眼鏡的結果,真正讓日本政壇上演了一出“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悲喜?。航輬髠鱽?,民主黨大佬小澤一郎宣布“靜養”數日,調整狀態,以期重現“江湖”;而愁眉不展的自民黨,則期期艾艾,痛感責任的干事長中川秀直和參院議院會長青木干雄宣布辭職。
國內輿論反應激烈,一致把選舉結果當作是國民對安倍政治“不合格”的嚴厲審判。對此,盡管安倍表示自己的改革大業剛剛起步,“今后仍將作為首相踐行職責”的決心,但已有主流媒體敦促其“退陣”以謝天下,執政黨內也出現了要求其承擔責任的聲音。
其實,如是結果并非完全出乎意料。不僅選舉前眾多的民調表明,安倍政權的支持率持續走低,而且相對于民主黨代表小澤一郎破釜沉舟式的表態,安倍從一開始就顯得有些底氣不足。但盡管如此,自民黨竟輸得這樣慘,確實超出了眾多人的想象:在一些歷來被看成是“自民王國”的選區,自民黨居然顆粒無收;而在那些兩年前小泉“郵政選舉”時以生猛之勢摧枯拉朽的大都市,民主黨連連當選。選民的政治熱情空前高漲,投票率創歷史新高,達58%;此前力挺自民黨的無黨派階層,紛紛流向民主等在野黨的事實,強烈地詮釋著國民對安倍政權的批判。
眾所周知,此次參院選舉被稱為“年金選舉”,因政府在年金管理問題上的巨大漏洞(逾5000人次的繳納記錄遺失)而引起的國民的憤怒是導致自民黨敗北的直接動因。其次,圍繞前農相松岡利勝自殺事件及其繼任者、現任農相赤誠德彥的事務所經費問題,政治黑金丑聞頻出,加上前厚生勞動相、防衛相等閣僚一而再、再而三的惡性“失言”,讓國民對這個“哥們義氣”色彩過濃的內閣的耐心撐到了極限。盡管從統計數字上看,經濟景氣有所恢復,但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和地方的疲弊,不僅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經濟發展的成果,而且誘發了國民對未來的不安情緒。這種不安在不斷擴大的弱勢群體和年輕一代的心中投下了濃重的陰影,客觀上也構成了對安倍政權說“不”的力量——此次選舉中上臺的,即不乏代表所謂“迷惘的一代”的年輕的清新面孔。
自民黨的慘敗,還從側面闡明了一個其實在民主社會再淺顯不過的道理:政治家的政治理念和抱負永遠無法替代人民的選擇。安倍上臺以來,始終念茲在茲的“美麗國家”論、“脫離戰后體制”論,跟國民所關心的問題基本不合拍,其“位相偏離”的事實,使前者有終于首相個人政治標簽的危險。如何使精英話語不脫節、外化于當下的民生福祉議題,并引導、服務于后者,是安倍政權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否則,無論看上去多么“美麗”的國家戰略,都是紙上談兵的宏大敘事而已。
按日本憲法,六年任期的參議院每隔三年改選其中的半數議員。就是說,至少在今后三年內,重要法案成立與否的主導權操在在野黨的手中。盡管暫時由執政聯盟主導的眾院,法律上有再表決的選擇,但必然以引發國政的混亂為代價。雖然歷史上曾有過因參院選舉失敗,首相引咎辭職的先例(如前首相宇野宗佑和橋本龍太郎),但只要執政黨說了算的眾院任期未滿,即使安倍辭職,繼任者仍會從自民黨中產生,難以解決根本問題。對此,已有相當多的主流媒體對安倍發出了盡快解散眾院,重估國民信任的呼吁。同時,“一朝權在手”的民主黨肯定會在參院伺機發動對執政聯盟的對決攻勢,力促眾院提前解散,實行大選,以謀求實現政權更替。
此次選舉對日本政局的影響將是強地震性的,大震剛過,未來一段時間,余震效應將接踵而至。其振幅所及,不僅日本政壇面臨重新洗牌的風險,東亞乃至亞太的局勢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輻射:首先是11月1日即將到期的《反恐對策特別措施法》的法律期限延長問題,將會受到民主黨的掣肘,而這直接關系到盟國美國的“信任”;其次,對朝核問題六方會框架協議的落實,正在節骨眼上,日本應對消極,正承受著國際社會的批評。同時,金正日將十分樂見安倍政權的被更迭,這一天他已等了很久。
無疑,民主黨是此次選戰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一個需說明的事實是,民主黨之所以大獲全勝,很大程度上是拜“反自民”勢力所賜,并不完全是真正基于自身政治實力的結果。從其選舉公約上也反映出,與“倒自民”的鮮明色調構成強烈對比的是,堪稱政策建構的內容其實有限,而且實質上與自民黨的理念不無相通之處,甚至給人以“保守兩黨,惺惺相惜”的聯想。
鄰家有女初長成,多年媳婦熬成婆。從此成為參院掌門人的民主黨,何以以對國民負責的心態,穩健、從容地建構利國利民的政策,重建清明的政治,而不是“逢自(民)必反”、做秀嘩眾式的一味“解構”,是能否做成執政黨,主宰“永田町”的關鍵。
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次對安倍政權的大考也未嘗不是對民主黨的試練。前者考“糊”了,而后者卻剛進考場。
(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立場)
(來源:縱橫周刊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