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扭轉風向
今年9月12日,安倍晉三突然宣布辭職后,被視為二號人物的自民黨干事長麻生太郎,被日本各界視為理所當然的接班人,就連眾多日本媒體都宣稱,自民黨新總裁和新首相“沒有懸念”。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兩天后舉行的自民黨町村派全體議員會議上,町村派會長、外務大臣町村信孝突然宣布:町村派將全力推舉福田康夫為總裁候選人。隨后,一直對是否參選沒有表態的福田康夫表示,如在“正常時期”,他不會出馬,但現在是“非常時期”,他決定出山。
這番話立即產生了“原子彈爆炸般的效應”——隨后,福田又得到了自民黨其他大派閥的有力支持。谷垣派前財務大臣谷垣禎一、古賀派前干事長古賀誠和山崎派會長山崎拓等三名“大將”,立即表明了“支持意向”。更神奇的是,福田當天又與財務大臣額賀福志郎舉行了大約40分鐘的會談。隨后,這位前一天剛剛表明要出馬參選的重量級人物,竟然興高采烈地告訴媒體,他已決定退出,轉而支持福田。由于額賀隸屬自民黨第二大派閥津島派,因此,他退出后,津島派多數議員也轉而支持福田。此外,伊吹派、高村派當天也分別舉行議員大會,確定了支持福田的方針。在自民黨年輕議員中擁有一定影響力的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也表態支持福田。9月13日,日本共同社就自民黨總裁選舉的投票意向,對全國47個都道府縣的黨部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7個地方黨部中,只有13個明確支持麻生,其他30多個黨部都或明或暗地表示支持福田康夫。
在得到各主要派閥領袖的表態支持后,福田康夫異軍突起,一舉壓倒最主要對手麻生太郎的風頭。
福田能一夜之間扭轉風向,得益于他之前打下的深厚政治人脈基礎。
梳著齊整的偏分頭、戴一副粗框大眼鏡的福田康夫,可謂政治背景深厚。他的父親福田赳夫在上世紀70年代末出任日本首相,親手創立了自民黨內最有影響力的派系“福田派”(后演變為“森派”,現為第一大派“町村派”),并且一手提拔了森喜朗和小泉純一郎。因此,森喜朗和小泉當上首相后,對于福田康夫這位恩師的公子,自然不敢怠慢,紛紛以桃李相報。福田康夫本人連任三屆內閣官房長官,是日本戰后任職時間最長的官房長官。這一職位為他贏得了“知人善用,具有良好的協調能力”的好名聲。
盡管福田康夫直到1990年,也就是54歲的時候才首次當選國會議員,資歷比小他近20歲的安倍都淺許多。但自打他正式踏上仕途以來,就一路順風順水,先后出任過外務省政務次官、沖繩開發廳長官、官房長官等職;還曾任自民黨內的外交部會會長、副干事長、財務委員會委員長、經理局長、政調會副會長等要職。
正是這些豐富的履歷,讓福田康夫擁有了豐富的從政實踐經驗,并為他打下了扎實的人脈基礎。因此,此次他一宣布出馬競選,就能“振臂一呼天下應”,應該不足為怪。
以退為進,“后來居上”
其實,福田康夫去年就有競選自民黨總裁和首相的絕好機會。
當時,安倍雖然在眾多民意調查中遙遙領先,同時卻又出現了一個奇特現象,就是后面總有一個“非候選人”的競爭者如影隨形。這個“影子”就是福田康夫?!懂a經新聞》2006年5月底公布的輿論調查結果顯示,有72%的日本人希望看到安倍與福田公開競爭,形成“安福對決”局面。當時,安倍的支持率是41.7%,而福田則是23.2%,接著才是麻生太郎(4%)和谷垣禎一(1.6%)。
當時,外界也確實看到福田康夫在為競選做著準備。
2006年5月10日至17日,福田康夫的美國之旅,被視為他為尋求華盛頓認可而展開的一大行動。在這次訪美行程中,既非自民黨黨首、亦非內閣成員的福田康夫,受到了極不尋常的高規格接待。他既會見了美國國務卿賴斯,也與時任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進行了懇談。從美國歸來后,福田意圖角逐自民黨總裁的激情表露無遺。
此后,福田不僅正面批評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情緒化”,還針對下屆政府面對財政赤字的問題發表講話,表示他支持提高消費稅。觀察家注意到,當時,日本財界及時對福田康夫的談話做出了反應。日本經濟同友會發表了有關日中關系的聲明,力勸當局慎重考慮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以圖打破日本與鄰國無法對話的僵局。不少人士認為,財界的這一表態,以及當時主流媒體一改往日的態度,積極報道海內外(包括美國)不滿小泉外交的聲音,無疑是對福田強有力的支援。
然而,就在福田七十大壽(7月16日)前的數日,他卻透露無意問鼎首相寶座的心境,大談“人生七十古來稀”之哲理,從而出人意料地退出了角逐。當時就有日本媒體報道稱,福田不出馬競選,將使自民黨總裁角逐戰失去懸念,令日本選民“大感失望”。
促使福田突然退出的因素是什么?當時,這在日本是一個謎。但現在回過頭來看,也許是當時福田康夫突然意識到“火候未到”,他不想白白浪費精力和“人氣資源”。
以退為進,后來者居上。真如福田康夫料想的一樣,這次他可以贏得很輕松!
(來源:《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