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陣營:四人爭鋒
魯迪·朱利安尼
聽起來令人感到驚奇,這位領先的共和黨競選人支持同性戀權利,支持墮胎和槍支控制,結過三次婚,有過一次婚外戀——這與很多共和黨人的價值觀相悖。這樣一個人,通常無法贏得共和黨的提名。但朱利安尼似乎已經“化險為夷”。他的競選主題就是領導才能——強有力的領導才能。他在擔任紐約市長期間,帶領紐約市民渡過了“9·11”事件的難關,并在反恐方面采取了強硬的立場。他以“凈化”紐約市而聞名——減少這座城市的暴力、流氓、涂鴉和公開色情活動,盡管他的措施有時會引發種族關系緊張。如今,他在一些保守派中贏得了支持,使自己的“強硬派全能形象”更加突出。
約翰·麥凱恩
他被認為是美國多年來最有獨立思想的政客。他是一位“戰爭英雄”,曾在越南度過5年牢獄生涯。他的獨立思想,在美國政治日益兩黨化的背景下,被很多選民看重。但他目前遇到了競選資金籌措不足的困難,而且其團隊在資金管理方面產生了內部矛盾。人們發現,麥凱恩最近出現了保守化的傾向。他認為這有助于贏得提名,但這反而會破壞他原有的獨立形象。
米特·羅姆尼
他是一個摩門教徒,盡管并非所有美國人都喜歡選一個具有如此宗教背景的人擔任總統,但他仍被很多共和黨的支持者稱作“最完美”的總統候選人——他是一個成功的老板,曾經擔任馬薩諸塞州州長,還是一個模范丈夫;他長相俊秀,說話條理清晰……他的最大問題是:應該拉近與天主教徒們的距離?還是強調宗教與政治領導才能無關,以消除基督教徒們對摩門教是邪教的擔憂?
弗雷德·湯普遜
作為演員的他,曾經擔任參議員。他看起來比其他競選人更像是一位總統,不拘小節、平易近人、充滿魅力。他一直不愿宣布參選的決定,并打算盡量拖延下去——以進一步了解其他競選人的立場,看著麥凱恩的支持率開始動搖、朱利安尼在社會政策方面不堪一擊。他正謀求占領共和黨保守陣營的制高點,立場鮮明地反對墮胎。他像當年的羅納德·里根一樣,在墮胎問題上引起了爭議,也因“懶散”而遭到指責。但里根成功贏得了總統選舉。
攪局人:布隆伯格
邁克爾·布隆伯格
他是美國人不能忽視的一個潛在的獨立競選人。他有可能顛覆傳統的看法,即獨立候選人只能吸引有限選票。
布隆伯格不被認為充滿魅力,長得也不帥。他本人就曾開玩笑說,美國選民不會挑選一位矮個子的猶太富豪當總統。這位紐約市長只能憑借一個主題參選:具有合格的才能。他的巨額財富全都是他自己辛苦掙來的,其強有力的領導才能讓許多紐約人感到吃驚。他要是參加競選的話,那不是一件小事——他可以拿出5億美元作為競選基金,而這對他來說只是九牛一毛。精明的布隆伯格將會觀察局勢的發展,然后等待時機做出最后的參選決定。
也有很多人認為,布隆伯格如若參選,將只是一個攪局者。佩羅作為1992年和1996年大選的獨立候選人、納達爾作為2004年大選的獨立候選人,結果都只是攪了一下局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