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繞月項目比日本和中國落后一步,登月工程就要搶先中國和日本兩步!”日前,印度空間研究院“月球初航”項目總指揮米爾施瓦米·安納杜拉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發表了此番豪言壯語,賺足了印度國內外媒體的眼球。
繞月鎖定2008
“我們計劃于2008年4月9日將‘月球初航-1’號無人月球探測器送上天。” 9月27日,安納杜拉伊在接受印度報業托拉斯的獨家專訪時聲稱,“‘月球初航-1’號將在距離月球表面100公里的軌道上繞月運行兩年,在完成各項科研試驗后撞擊月球,以便激起月球土壤,獲取礦物質和水的科學數據。”他進一步透露,如果“月球初航-1”號進展順利,攜機器人月球車登月的“月球初航-2”號,將于2016年發射。這輛輪式月球車將在月球表面搜集月巖和土壤標本,進行化學分析,并將數據傳回探測器。“月球初航-2”號將重達30至100公斤,在月球上行進數月。
為了這個目標,安納杜拉伊已奮斗了25年。1958年7月2日出生的安納杜拉伊,畢業于印度哥印拜陀PSG技術學院,1982年加入印度空間研究院,在參與研究印度國家通信衛星項目,獲得多項國家級獎章后,轉做探(登)月課題的專門研究。“再多的獎項也不抵‘月球初航-1’號項目的成功,因為它凝聚了我們全部的心血!”安納杜拉伊說:“我們正爭分奪秒地搶時間,保證在年底前將11臺探測儀全部安裝到‘月球初航-1’號上。”
“一定要領先中國”
那么,印度何時能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呢?
盡管安納杜拉伊沒有給出印度載人探(登)月的具體時間表,但印度在探(登)月上還有更大的雄心,那就是載人登月要“超中趕美”。今年2月21日,安納杜拉伊在孟買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印度空間研究院打算選拔一名宇航員去執行繞月飛行。這一計劃是為印度宇航員飛往更遠的星際,比如火星做準備。”
其實,近兩年來,印度媒體一直在拿登月計劃說事。2003年,中國實現載人航天后,“印度登月一定要領先中國”的言論便時常見諸印度報端。印度媒體認定,“印度要是能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將比中國早4年,那就能奪回主動權”。
于是,安納杜拉伊所在的印度空間研究院,很快草擬出一個雄心勃勃的載人航天及登月計劃。這項計劃將分兩步實施:第一步,在2014年,發射載人航天器,將宇航員送入太空,實現載人航天。載人航天器重達3噸,可載2名宇航員,在升空16分鐘后與火箭分離,進入距地球400公里的環地軌道,初次飛行時間可能為1天。第二步,在2020年左右,將印度宇航員送上月球,實現登月夢想。
安納杜拉伊提出的載人探(登)月計劃,得到了印度空間研究院院長奈爾的堅定支持。“這兩項計劃將完全由印度自主完成,印度將傾全國之力,調集國內最好的實驗室和研發機構參與這兩項計劃。計劃的開銷預計超過1000億盧比(約合25.6億美元),耗時7到10年。”
“無法負擔的奢侈品”
“就探月來說,印度的條件并不好,但是,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安納杜拉伊的這番話,在印度很具代表性。
專家認為,印度的航天科技基礎并不扎實。去年7月9日,先是被稱為“印度國家驕傲”的“烈火-3”型導彈發射失敗;第二天,攜帶印度最重通信衛星的火箭,又因機械故障偏離軌道后解體,星箭俱毀。兩天內兩次發射行動慘遭失敗,使很多印度人對其航天業的前景產生了懷疑。《印度斯坦時報》甚至評論說,印度航天科技的基礎,遠比外界了解的薄弱。在此基礎上強行探月,很可能會為更大的失敗埋下伏筆。
天文數字般的探月費用,也招來了強烈的非議。德里科學論壇執行委員會成員拉古拉曼,就將探月計劃稱為“印度無法負擔的奢侈品”。就連安納杜拉伊也坦言:“探(登)月計劃能否成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印度百姓的態度。因為印度11億人口中的1/4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許多人每天的生活費還不到1美元。因此,許多人說,與其花數十億美元搞‘可能沒有結果的探(登)月計劃’,不如將錢用在改善教育和人民生活上。”
此外,印度政府使太空軍事化的意圖,也嚴重影響了國民對探(登)月計劃的支持。安納杜拉伊透露,今年2月28日,印度宣布籌建“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組建太空部隊,探索外層空間,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太空襲擊”。這一“超前”做法,不僅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質疑,也禍及探(登)月計劃——不少政府官員站出來反對所有太空計劃。“農業部的官員就抨擊我們,說我們整天想著‘擴軍備戰’……印度有那么多貧困農民,應該首先把錢投在農民身上。”
但是,印度政府推進探(登)月計劃的決心并沒有動搖——1998年至今,其航天預算的漲幅接近90%,僅2005至2006財政年度的預算就達7億美元!
印度媒體、學界和政府決策層也堅定支持探(登)月計劃,表現出更強烈的決心。媒體不斷報道中日兩國探月工作的飛速發展,以刺激印度推進探(登)月計劃。它們甚至還將探(登)月上升到民族主義高度,聲稱“只有這樣才能抗衡中國在亞洲日益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印媒體的急迫心情,在學界也頗有共鳴者。“沒有空間技術的印度注定永遠落后!”印度研究學院教授蘇布拉馬亞說,“印度在制造業領域已遠遠落后于中國。如果不抓住登月機會,將其作為刺激印度整體科研能力騰飛的一大舉措,印度與中國在空間領域的差距將會更大”;“太空將是美國、俄羅斯、中國等主要國家未來競爭的戰場。我們不參加到太空開發中去,將非常不明智。”印度空間研究院院長奈爾說,“中國已經公開了登月計劃,印度不能落后,我們必須沖在一線。”(來源:《環球人物》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