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軍裝
保住性命
1998年10月,時任總理的謝里夫解除了原陸軍參謀長的職務,任命穆沙拉夫接任。在給穆沙拉夫戴上將銜章時,謝里夫說:“我選擇你,是因為在所有中將里,你是唯一沒有為了謀求這個職務而討好我的人。”
但是不久后,嚴重的政見分歧,使謝里夫很快就對穆沙拉夫下了狠手——1999年10月12日,謝里夫下令禁止訪問斯里蘭卡歸來的穆沙拉夫的飛機在卡拉奇降落。危急時刻,飛機上的穆沙拉夫打了一個電話,遙控指揮忠于他的部隊占領了機場。回到地面時,穆沙拉夫長出了一口氣——陸軍參謀長軍服保住了,這條命也保住了!
這起“機場驚魂”的副產品是——穆沙拉夫就此成為巴基斯坦的統治者。
巴基斯坦坎坷的政治史,是一部軍事管制與“民主”交替的歷史。在巴現行政治體制中,陸軍參謀長掌握軍權,是巴基斯坦最有權力的職位。民選總統或總理,往往需要軍隊的有效支持。
正因如此,穆沙拉夫在接管國家權力之后,一直保留了陸軍參謀長的職務。盡管他多次說過要脫去軍裝,但始終不忍脫去。
2003年12月,巴政府與反對黨達成協議——后者承諾在國民議會中支持通過憲法修正案,賦予總統解散議會和政府、任免三軍領導人的權力,允許穆沙拉夫擔任總統至2007年。作為回報,穆沙拉夫在2004年底脫下軍裝。
然而到了2004年底,波瀾又起。參議院通過一項議案,批準穆沙拉夫繼續擔任陸軍總參謀長一職。根據憲法,這項議案在總統簽字后將成為正式法律。此時,穆沙拉夫“恰好”出國了,代行總統權力的又“恰好”是參議院主席蘇姆羅。他大筆一揮,在議案上簽了字,穆沙拉夫不脫軍裝仍然合法。
為了連任
承諾卸甲
有分析說,在反對派一直要求他脫去軍裝的情況下,穆沙拉夫總能化險為夷,原因在于,“9·11”事件后,巴基斯坦復雜的宗教問題和反恐形勢,給他繼續兼任軍職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反恐時期的巴基斯坦離不開穆沙拉夫,成了不少人的共識。
現在,反恐任務尚未結束,但穆沙拉夫說,他要告別他的“第二身皮膚”了。10月3日,他鄭重表示,他會在11月15日前脫去軍裝。
10月8日,巴基斯坦軍方突然對外發表一份正式聲明:“陸軍副參謀長阿什法克·基亞尼于今天正式就職。”
按照巴基斯坦軍方的慣例,陸軍參謀長辭職后,副參謀長將自動成為正職。這意味著,基亞尼就是穆沙拉夫在軍中的接班人。
基亞尼是誰?他是原三軍情報局局長,也是穆沙拉夫的忠實盟友,曾在不少緊急狀態下代表穆沙拉夫參與政治談判。“從他(基尼亞)還是個中下級軍官時,我就認識他了。當我脫去軍裝的時候,我很放心由他來接替我,因為我信任他。”穆沙拉夫并不諱言自己的選擇。
這進一步向外界表明了穆沙拉夫脫掉軍裝、兌現諾言的決心。有朋友替他穿著陸軍參謀長的軍裝,他的總統權力仍然根基深厚。(來源:《環球人物》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