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失蹤了
1963年初,大學畢業的羅箭分配到了位于北京郊區的國家核試驗研究所,開始參與共和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由于當時的核試驗基地在新疆,當年3月,國家決定,選送羅箭等一批科技人才組成一個試驗隊到新疆工作。
這是一個絕密的國家任務。當時上級的要求是,執行任務的決定不能對包括家人在內的任何人說。3月中旬的一天,羅箭回到家里,默默地收拾好了行裝,然后對父母說:“我要到外地出差一段時間。”
羅瑞卿當時問:“干什么去?”羅箭回說:“上級要求,這次執行的任務不能說。”羅瑞卿夫婦相視一笑,溫和地對兒子說:“去吧!”其實那時候,身為“兩彈一星”專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大將,怎么會不知道兒子執行的是什么任務呢。
在位于羅布泊核試驗基地光學測量站的地堡里,羅箭一呆就是8個月。其間,他與家里徹底失去了聯系。羅瑞卿心里掛念,卻又不能問,只能每次在總參開會時以開玩笑的方式提起兒子:“我兒子都失蹤了好幾個月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戰友們與他開玩笑,心里卻明白:將軍這是在思念兒子了。那年8月,張愛萍將軍到新疆出差,一個一個試驗站找,終于在光學測量站找到了羅箭。他一把抱住羅箭,喊著:“我替老羅看看兒子。”剎時,飛縱的淚水灑滿了羅箭的肩膀。那次執行任務,羅箭隱姓埋名整整“失蹤”了8個月。直到11月底,他才回到北京。
1964年,試驗順利完成,羅箭立了三等功。送喜報的時候,居委會的老大媽還在嘀咕:“這個大院里肯定住的是一位大人物,每次光見車不見人,這次可要親眼見一見了。”沒想到,那天羅瑞卿夫婦都不在家,大媽他們敲鑼打鼓地將喜報送到大將家門的時候,卻被秘書擋在大門外。大人物沒見上,老大媽們滿肚子不高興。
當晚,羅瑞卿回家后聽說了這件事,當時就嚴厲地批評了秘書,并囑咐夫人第二天一大早一定親自登門道歉。第二天,當見到登門道歉的大將夫人,居委會老大媽們感動得愣在那兒,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家規寫在墻上
羅瑞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公安部部長。當時,人們都說他是毛主席的“大警衛員”。說起這稱號,羅箭一下子笑起來,他說:“父親外號‘羅長子’,身高一米八二,比主席還高一厘米,又一直在主席身邊從事保衛工作。主席曾經說,天塌下來都不怕,有羅長子頂著呢。當時主席出去,一般都是由父親陪著。”
羅箭還記得,1959年6月毛澤東回長沙游了湘江。為保衛毛澤東的安全,不會游泳的父親,硬是在50歲學會了游泳。“他就擔心出現意外。父親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要緊張一輩子,但是父親從沒有說過。”
羅箭聽父親周圍的工作人員講,當時的歷史環境主要是防奸、防止叛亂。“毛主席告訴父親,要接受蘇聯的教訓,蘇聯建國以后高級領導被刺殺、暗殺;列寧都被特務打了。主席給父親規定,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不能出現這種事,出了這種事你就提著腦袋來見我。”羅箭說,總的來講,毛主席對父親的工作是肯定的。但還是有兩件事挨了批評,一個就是陳毅在上海當市長的時候,國民黨的特務要刺殺陳毅,當然沒成功;再一個就是葉劍英元帥的車走到街上被特務公開攔住,還開了火。
作為共和國第一任公安部部長,很多人覺得羅瑞卿太過嚴厲,而這種嚴厲,同樣也體現在他的治家和教育子女上。“父親把嚴厲的家規寫在墻上。”羅箭告訴記者,羅瑞卿因為工作忙,常常見不到孩子,便在墻上寫下他的要求。“學習必須是最好的,中學不許談戀愛,大學不許結婚”;“不許抽煙不許喝酒”;“一定要看毛選,一定要熟讀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平時生活中也要按照這個做,這個就是標準……”
羅箭一直記得父親的一句叮嚀:“你們要學會夾著尾巴做人。”他說:“我從小上學填表的時候,都是只填母親的名字,不填父親的。”羅瑞卿不希望兒女們靠父輩們的蔭護生活,他覺得孩子們應該自食其力,應該自己努力憑真本事成長。羅箭1952年在北京101中學讀書后,供給關系在學校,暑假領了伙食費回家,就把錢交到大灶上。他笑著說:“當時,父母吃小灶,我和弟妹卻都不能和父母一起吃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