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遺憾是未能挽救蘇聯
雖然是被戈爾巴喬夫提拔到克格勃主席這個位高權重的職位上的,但克留奇科夫對戈爾巴喬夫并沒有“感恩戴德”。2006年3月,克留奇科夫接受俄《說法》周刊獨家專訪時說,在他眼里,戈爾巴喬夫是個言行不一、舉止古怪的人。
就任克格勃主席后,克留奇科夫發現,戈爾巴喬夫所推行的改革實際上是一場旨在推翻蘇聯社會制度的政治運動。1991年夏,蘇聯的政治局勢越來越緊張。7月,戈爾巴喬夫與當時俄羅斯、哈薩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秘密會晤,并擬定了新聯盟條約。而該條約一旦于規定的日期8月20日生效,將宣告蘇聯中央政權的消亡。
1991年8月19日,克留奇科夫等人利用戈爾巴喬夫在遠離莫斯科的克里米亞半島休假之機,成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政變。然而,這場“挽救蘇聯”的政變只持續了3天便宣告失敗。這一事件不僅削弱了戈爾巴喬夫的領導權,客觀上還為葉利欽的上臺奠定了基礎,事態朝著與克留奇科夫的預想相反的方向發展了……
政變失敗后,克留奇科夫和“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其他成員,全部被撤職并關進了監獄。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克留奇科夫始終堅信自己沒有做錯,因此拒絕妥協,堅持接受審判。他在監獄里度過了3個春秋,直到1994年國家杜馬通過對他的大赦決定,才重獲自由。出獄后在接受俄媒體采訪時,克留奇科夫一直聲稱對參與“8·19”事件無怨無悔。
他還堅信,美國不會與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和平共處。今年9月他還發表文章稱,美國將借助美元、全球化和“核材料泄漏”搞垮俄羅斯。“美國人在和我們打交道時轉而從內部下手絕非偶然。他們從冷戰中得到經驗,相信只有那樣才能最終消除俄羅斯的世界影響。我們想要活下去,重新找回昔日的強大,就必須在外部地位不受削弱的同時,處理好內部事務。”
克留奇科夫的晚年在莫斯科郊外的住所度過,并靠撰寫回憶錄為生。對蘇聯最終解體他一直耿耿于懷,感到惋惜。“當20世紀末國際社會日趨走向聯合與合作的時候,蘇聯卻朝相反的方向發展,蘇聯解體給人民帶來了痛苦。我始終認為蘇聯解體是錯誤的。”(來源:《環球人物》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