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今年70歲的蔡宗基,原來只是一個平常的韓國老頭。因為小學都沒有畢業,他的大半輩子都在首爾和高陽討生活,來來回回搬過許多次家。
2月10日,就是這樣一個潦倒的老翁,將世界最高水平的木制建筑物之一——韓國“一號國寶”崇禮門縱火焚毀,令韓國舉國震驚。當縱火嫌疑犯蔡宗基被捕后,韓國內外都很好奇:七旬老翁如何得手?是什么原因讓他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
“我要去死!我要自殘!”
據說,蔡宗基年輕時,曾靠自學摸透了相當深奧的《周易》,后來在京畿道高陽市開了一家以算命為主業的“哲學館”。一位同行說:“都說蔡宗基算卦算得準,所以客人很多。哲學館養活了他一家子,直到3年前,他才因為年紀大歇了業。”
蔡宗基在親人們的眼里,“不怎么說話,不抽煙,最多就是在烤五花肉時喝杯燒酒”。2001年,蔡宗基突然完全變了個人——他一輩子攢錢買的房子,因市政修路而被征用,政府按當地標準給了他相當高的補償,可蔡宗基卻固執地要求政府增加補償金額。他至少每兩周都會去市政府“上訪”一次,市政府里的公務員幾乎全都認識他。但不論是誰,包括家人在內,都無法勸阻他。蔡宗基甚至還放言:“我要去死!我要自殘!”
2006年3月,在走完所有的法律程序后,30名拆遷人員強行闖入并砸了蔡宗基的家。老伴一氣之下,與把事情徹底搞砸的蔡宗基離了婚。離婚后的蔡宗基,越發顯露出對社會的憎惡情緒。他經常連續幾個小時地自言自語,咒罵當地警察、市政府和總統府青瓦臺——“哪怕我是個警察,他們也不敢這樣奪走我們的家。”“國家只偏袒有錢的家伙。”“為什么要這么折磨只有小學文憑的我們,不讓我們好好生活呢?!”
接下來,蔡宗基偏執的情緒和舉動,表現在了日常生活中。2007年1月,蔡宗基指責鄰居經營的牧場糞池,污染了他家的飲用水,以至于他喝的水“散發出惡臭味”,還將鄰居告到河面事務所。那段時間里,蔡宗基每周要到事務所三四次,甚至還向江華郡政府提出了抗議。政府工作人員非常重視他的意見,立即展開調查,但實際情況并非像蔡宗基所言。而蔡宗基仍無休止地向各級政府投訴。
去年12月,蔡宗基在家中的信紙上,寫下了許多文字:“我無數次向政府陳述了我的冤屈,但一次都沒有接納”、“無論政府還是法律,為什么都不理睬正確的主張,反而那么愛采納謊言呢?!”
據韓國京畿大學教授李水晶事后分析說,此時的蔡宗基其實已患上“反社會型性格障礙”。
蓄謀暗算“一號國寶”
情緒壓抑到極點的蔡宗基,開始琢磨如何報復這個社會,而企圖通過縱火毀壞文物,對他而言已不是第一次。
兩年前,他因為對社會不滿,曾對韓國的重點保護文物昌慶宮文政殿縱火,被判罰款2000萬韓元,緩期后獲釋。于是,他開始到處尋找下一個襲擊目標。
蔡宗基先是想掀翻火車等大眾交通工具,但擔心傷及人命,最終放棄。接著,他又想起了縱火的“老行當”,并且瞄準了首爾的宗廟。不過,他發現首爾宗廟守衛很嚴,也只能放棄。
在首爾四處游蕩后,蔡宗基意外地發現,被稱為韓國“一號國寶”的崇禮門,保衛工作十分松懈,夜間無人警衛,雖然有閉路電視和紅外線感知器進行監視,但還是有一些地方不在監視范圍內。經過去年7月和12月兩度踩點,蔡宗基還發現,一些流浪漢一到夜里就會隨便爬上崇禮門的城樓,在上面睡覺、煮方便面、喝酒。蔡宗基后來向警方交待:“寄宿在崇禮門的人,少說也有五六人”,“冷的話就在那直接生火睡覺……一到夏天,涼快的城樓會聚集30人左右。大小便臭氣熏天,酒瓶和餅干袋到處都是。”
蔡宗基決定就拿“一號國寶”下手——今年2月10日,蔡宗基從住處江華道出發,先轉乘公共汽車,后步行到崇禮門。20時41分,他利用鋁制折疊梯爬上樓,用打火機點燃了事先準備好的易燃物。20時45分,蔡宗基離開現場。
很快,崇禮門棚頂中間處冒出煙霧,火光沖天!
20時50分,首爾中部消防署接到火情警報。20時53分,消防員趕到現場滅火。21時30分前后,火勢平靜,只有部分地區仍在冒煙,消防員認為火已撲滅,卻未發現還有火苗。
火勢于當晚22時40分再次燃起。此時,消防員才試圖拆卸瓦頂并噴水滅火,但已經遲了。在4800萬韓國國民的注視下,“小火”變成“大火”,韓國“一號國寶”化為廢墟!
事件發生后,韓國民眾情緒激動:“在和平年代,怎能讓歷經多次戰亂守護下來的‘一號國寶’毀在我們手里呢?”“4個小時的電視現場直播,眼睜睜地看著崇禮門燒塌。這不就是‘韓國版9·11’嗎?”
蔡宗基事后乘地鐵和公共汽車,逃到京畿道一山的兒子家住了一宿,第二天回到了江華道家里。很快,警方追查而來,將其逮捕。
蔡宗基被帶走之前,向家人坦白了縱火事實。警方在他的家中,發現了梯子、皮包、衣物和可燃物等物證。當媒體問蔡宗基“是否后悔”時,蔡宗基沉默不語地點了點頭。
將了韓國政府一軍
蔡宗基縱火燒毀“一號國寶”后,韓國上下最大的矛頭沒有對準他,而是對準了政府。
韓國民眾憤怒地譴責說,早在2005年和2006年,襄陽洛山寺和水原華城西將臺就先后毀于火災,但消防部門只制定了一些“表面對策”,首爾中部消防署甚至沒有崇禮門的內部結構圖紙,崇禮門的滅火設備只有8個手動滅火器和上水道消防栓,連火災報警器和噴水裝置都不具備。
更令人震驚的是,由于沒有考慮到文化遺產的因素,首爾市為崇禮門投保的“保險價值”僅為9500萬韓元。這一數值與修復崇禮門所需的“200億韓元”,有著天壤之別。而文化遺產廳則壓根就沒有給崇禮門投保。對此,社會輿論予以了猛烈的抨擊。
事件發生后,當時的候任總統李明博在一次會議上說:“修復費用固然可以從政府預算中劃拔,但由國民們捐款‘聚沙成塔’是否更好?”這番話令很多網友非常憤怒:“國民難道是冤大頭嗎?政府最先該做的是徹底追究責任和道歉。”“不改善粗疏的災害預防系統,卻只談及國民捐款,這是在愚弄國民。”
重壓之下,韓國文化遺產廳廳長俞弘浚2月12日提出辭呈,為“一號國寶”崇禮門被燒毀負責。當天,首爾市長吳世勛舉行記者會,表示在保護和管理文化遺產方面做得并不完善,并做深刻反省。
也有人在反省國民的危害預警意識。事實上,許多目擊者在事發前后,都發現了蔡宗基行跡可疑,但韓國尊老意識很強,因此不論事發前后,都無人阻止或舉報蔡宗基的犯罪行徑。為此,許多韓國民眾感慨地說:“這種大意,不能不說是另一種悲劇。”(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特約記者 蔡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