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在當今文壇,寫科幻作品的作家不少,但能以科幻作品享譽世界并因此成為億萬富翁的只有一個人,他就是俄羅斯作家盧基揚年科。
盧基揚年科的著作,多年來一直高居俄羅斯暢銷書榜榜首,《守夜人》一書更使他榮獲“俄羅斯年度最暢銷書作家”的稱號。在只有1.4億人口的俄羅斯,他的作品創下年銷售250多萬冊的紀錄。他的書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風靡整個世界。根據他的小說《守夜人》拍攝的同名影片一經上映,便創造了俄羅斯電影史上最高的票房收入。此片在俄羅斯推出后的兩周內,票房收入就超過了1000萬美元(俄羅斯的電影票價一般每張7美元),風頭蓋過好萊塢大片《蜘蛛俠2》和《特洛伊》。《守夜人》的同名電腦游戲,更是風靡全球。
盡管盧基揚年科已經被公認為“俄羅斯科幻文學之父”,但當筆者以這個稱號稱呼他時,盧基揚年科謙虛而幽默地說:“我不敢接受這個稱謂,我勉強能稱得上是‘俄羅斯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吧。”他透露,自己的另一部科幻作品《四十島騎士》,馬上也要拍成電影,投資方和導演全部來自好萊塢,影片將用英語拍攝,“絕對是部大片。”
從精神病醫生到科幻作家
今年還不到40歲的盧基揚年科生于醫生世家,父親是精神科醫生,哥哥是心臟科醫生,而他本人畢業于阿拉木圖醫學院,專業是精神病學。畢業后,盧基揚年科曾在醫院做過一年的精神病醫生。
盧基揚年科的童年,是在故鄉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市度過的。那里陽光明媚,綠樹成蔭。他像別的孩子一樣,喜歡玩耍,對世界充滿好奇。兒時的盧基揚年科酷愛讀書,常把自己讀過的故事講給朋友們聽,并且,他還會在故事結束后發揮想象力,把故事繼續編下去。
盧基揚年科真正把幻想變成文字,是在他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他說,自己開始寫作,起因于寂寞。那時候,他一個人在校外租房子住,對著空落落的房間,常常感到孤獨。于是,他找到一臺又小又破的“莫斯科”牌打字機,把自己的幻想信馬由韁地寫下來。每當完成一個故事,盧基揚年科會首先拿給哥哥和朋友們看。大家的肯定給了他信心,創作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曾經有一次,他躺在沙發上,一個晚上就寫出了3個短篇,其中一個還被翻譯成印度語出版了──這是后話。
盧基揚年科的小說第一次被發表純屬意外。那是在1988年,一個朋友背著他,偷偷把他的一個短篇小說寄給了哈薩克斯坦的《曙光》雜志。小說很快就被發表了,名字叫《毀壞》。從此,盧基揚年科開始主動給雜志投稿,但結果大多是泥牛入海,即便偶爾有了回音,也是“年輕人,別再癡迷寫作了……”“多讀點托爾斯泰和普希金吧!”諸如此類的話。直到他的一篇作品被《烏拉爾獵人》發表之后,他的文學生涯才真正出現了曙光。當時,《烏拉爾獵人》是俄羅斯科幻類文學作品的龍頭老大,他因此被送到了作家協會創作院青年科幻作家培訓班學習。
將幻想照進現實
從上世紀80年代末至今,盧基揚年科先后寫了3本短篇小說集、25部長篇小說。在創作初期,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模仿美國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1907—1988)。但沒過多久,他便找到了自己的風格。他將其稱為“剛性行動幻想”,即將幻想與當下人們的現實生活有機地融合起來。
盧基揚年科認為,科幻作品不能完全脫離現實世界,應該和人們的生活有關聯才行。畢竟,人們對和自己息息相關的東西更感興趣。精神科醫生出身的盧基揚年科,比別的作家更了解這一點。
1992年,盧基揚年科憑借中篇小說《四十島騎士》和《原子夢》,開始享譽俄羅斯文壇。1998年,小說《守夜人》的出版,將盧基揚年科的創作生涯推向高峰。故事發生地點在現今的俄羅斯,他虛構了一群魔法師、女巫、吸血鬼與變形人……他們混跡于莫斯科的普通人之中,往返于人類世界與魔法世界之間。他們分為光明與黑夜兩大陣營,通過和約維持著世界的平衡。
整部作品的語言簡潔獨特,文采飛揚,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使人讀起來欲罷不能。與大部分科幻作品不同的是,盧基揚年科的書中存在著一種精神——那就是對千百年來人類約定俗成的道德理念的獨立思考。比如在《守夜人》中,盧基揚年科就借著主人公安東對善惡觀念的痛苦思考,揭示了這樣的道理:所謂的善行不一定就是善,所謂的惡行也不一定就是惡,善惡很難界定,有時善良的愿望會變成惡的結果。只有惡的世界不會存在下去,只有善的世界也會毀滅;人類的眼界畢竟有限,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多的是!
這樣一個對生活有著獨特見解的作家,這樣一種深刻的哲學思想,為什么要用科幻這樣的題材來表達呢?盧基揚年科解釋說,這是因為,現在的人都很浮躁,很少有人再去看嚴肅作品,去審視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只有用最現代的題材把人們吸引過來,有引人入勝的情節讓讀者沉浸下去,在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才行。
盡管《守夜人》讓盧基揚年科名利雙收,甚至吸引了好萊塢片商的注意,但是對于好萊塢的厚愛,盧基揚年科很冷靜,他仍然將重心放在創作上。這位外表粗獷的哈薩克男子,非常清楚地知道,本國讀者的愛戴,遠比好萊塢的承諾重要得多。
收藏“老鼠”的男人
當《守夜人》取得巨大成功之時,盧基揚年科對媒體說,比起《守夜人》的出版,他覺得兒子阿爾焦姆的降生意義更大。他有兩個兒子——達尼爾和阿爾焦姆。現在,他正等待著第三個孩子的來臨。談起太太時,盧基揚年科有些狡黠地說:“女人在男人的世界里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
盧基揚年科的妻子索菲亞是心理學博士,曾經是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的老師,現在是全職太太。她和盧基揚年科的戀愛過程,就像小說一樣精彩。盧基揚年科自認是個比較保守的人,他覺得在公共場合主動去結識一個女人,不是什么體面的行為。但那天就怪了,在公共汽車上,他看到一個姑娘很漂亮,竟鬼使神差地走過去,向那個姑娘要她的電話號碼。那個姑娘說她沒電話,他就把他自己的電話號碼對姑娘說了。不一會,這個姑娘就下車了。他想,這事兒就到此為止了。誰知道,過了3天,電話響了——是那個姑娘打來的。他不知道她是怎么記得他的電話的,那天她并沒拿筆記下來!結果當天晚上,他們約會了。從那天起,他們交往了半年。這半年,兩人大部分時間是打電話,他常在睡覺前給她講述自己即興編出來的故事。盧基揚年科曾想過,如果她反對自己寫作,那就只有忍痛和她分手。幸運的是,這種事兒從沒發生過。半年后,他們結婚了。
盧基揚年科很享受自己的家庭生活。他喜歡動物,熱愛大自然,喜歡釣魚、打獵。他還是個美食家,尤其喜歡自己下廚做飯。他曾把他拿手的食譜寫到一本書里,有讀者說,讀著讀著饞蟲就上來了,只好半夜爬起來,到冰箱里去找做菜所需的材料!
盧基揚年科沒什么不良愛好,以前還抽抽煙斗,現在連碰都不碰了。除了必要的應酬,酒也很少喝,據他說,他有時會在咖啡里加點白蘭地。除此之外,他有個特別的愛好,那就是喜歡收藏各式各樣的老鼠雕像。到目前為止,他已經收藏了400多個各種材質的“小老鼠”。
2007年年底,盧基揚年科曾應邀到中國北京參加《守夜人》中文版的簽名售書活動。中國經濟的發展讓他感嘆,中國古老的文化讓他迷戀。喜愛美食的他,在品嘗精美的宮廷糕點時說:“下本書的故事背景一定要寫中國!”(來源:《環球人物》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