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些人的嫉妒和恐懼
“藏獨”分子及其外國支持者借北京奧運會發泄對中國的仇恨和敵意,與這些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嫉妒和恐懼心理是完全合拍的。“藏獨”分子成為“西方陰謀家”的工具,不足為怪。
細觀之,此番西方一些人對中國的圍堵,與其一貫伎倆并無二致——中國產品給很多外國人帶去物美價廉的享受,卻被一些人視為“導致西方人失業”的罪魁禍首;中國商人走進非洲大陸,心生嫉恨的老牌殖民國家就稱之為“新殖民主義”;中國龐大的貿易盈余、國庫存底等,也成了“中國威脅論”的依據……那些以嫉妒、恐懼心態對待別人的人,其心理是扭曲的。
(北京 陸成)
由紐約盲人州長想到的
《環球人物》雜志第51期《紐約前州長嫖妓案中案》一文,引人關注的不只是紐約前州長斯皮策的性丑聞,還有其繼任者戴維·帕特森——這位盲人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位盲人能成為紐約州州長,這在我們中國也許是很難想象的。筆者認為,這與我們的文化背景和用人機制有很大關系。在我國,殘疾人在社會上通常被視為“弱勢群體”。這里隱含著兩方面的意思:一、他們是需要別人幫助的;二、他們為大眾服務的能力和機會不大。
紐約盲人州長的故事,至少可以給我們兩點啟示:一、我們也許應該改變對殘疾人士的“傳統看法”;二、在選拔干部時,對那些身體有一定缺陷的“有才又有志”者,只要符合“為人民服務”的標準,都應該給予施展才華的機會。
(遼寧 韓岱)
名人代言,小心身敗名裂
陳相貴等人于2004年在內蒙古組織的“萬里大造林”活動,最終被揭露是一個巨大騙局。相關部門查證,陳相貴等涉案者非法吸納、詐騙的資金達13億元之巨。在此案中,著名小品作家何慶魁因此前代言這項“活動”,成為輿論熱議的人物。
此案的是非曲直,相信法律自有公斷。我們關心的是,為什么那么多的名人熱衷于形形色色的廣告代言?在他們心里,除了代言費,就沒有別的了嗎?
影視明星和公眾人物出任形象代言人本是很自然的事。但如果你不管廣告內容是否真實,也不管產品是否有害,只要給錢就干,那就貽害無窮了。
人們常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對于明星和社會公眾人物而言,出名難,保名更難——唯有真正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他(她)的名聲才可能得以保全,否則只會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來源:《環球人物》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