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贏得尼泊爾制憲會議選舉后,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主席普拉昌達就更忙了。記者去年見他時,他還住在首都加德滿都的一家旅館,而現在已經搬進租來的民居中。我們的采訪剛進行了10分鐘,助手就進來說,聯合國發展計劃署的官員在另一間屋里等著。普拉昌達遲疑了一下,滿懷歉意地問記者:“你能不能明天早上6點半再來?”
早晨6點半的采訪
第二天一大早,記者準時趕到了普拉昌達的住處,驚訝地發現,他的會客室里已經擠滿了尼泊爾老百姓,而普拉昌達正在和他們親熱地交談。好不容易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普拉昌達連忙請記者坐下:“這些都是加德滿都第十選區的鄉親們,我要跟這些普遍民眾見面,讓他們把尼共(毛主義)對選民的承諾帶回鄉村去。”看著忙碌的普拉昌達,記者想起了流傳在尼泊爾選民中的一句話:“在尼泊爾,誰都可以和普拉昌達握手。”
普拉昌達這一年的變化太大了。2007年之前,他還帶著槍桿子在深山老林中進行歷時十年的反政府斗爭。但在這短短一年中,他放下武器來到首都,閃電般地和選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記得大選前一天,加德滿都第二選區的選民、阿尼哥協會主席哈利士告訴記者,他決定“叛變”:“過去,我一直支持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但這一次,我要投給了尼共(毛主義)。”記者忍不住追問原因,哈利士答道:“記者先生,你知道嗎?尼共(毛主義)的一名候選人去年才從外地搬到這個選區,但半年來,這位候選人訪遍了選區內一萬多戶人家,我就和這位候選人握過三次手。可其他政黨的候選人呢?他們一個也沒出現在老百姓的家門口。普拉昌達可是沒有一點架子。有一天,他從早上8點走到晚上6點。所到之處,很多婦女向他敬獻鮮花。我們都相信,尼共(毛主義)是誠心誠意為老百姓的。”
在廣大農村,普拉昌達贏得人心的另一個法寶是共產青年團。2007年1月和尼泊爾政府簽訂“綜合和平協議”后,普拉昌達讓尼共(毛主義)的3.5萬名士兵駐扎到國家的軍營里,自己另組了一支群眾隊伍,取名共產青年團。這支隊伍在貧困的農村幫農民修路、收割糧食、打水井……很受老百姓的歡迎,已經發展到30萬成員。一名偏僻山區的村民激動地說:“一直以來,不管是國王還是其他的黨,都只和加德滿都那些大城市里的人打交道,從沒有人跟窮人、婦女、賤民打交道。而共產青年團和尼共(毛主義)做到了這一點。憑這個,我也一定選他們。”
“真羨慕中國對待末代皇帝的做法”
由于“鐵桿百姓”的支持,4月10日的尼泊爾制憲會議選舉成了普拉昌達一枝獨秀的舞臺。角逐240個直選席位的政黨共有20多個,尼共(毛主義)已經穩獲其中的120個席位,成為第一大黨。在首都加德滿都選區,親自出戰的普拉昌達所獲選票比第二名的票數多出2倍。國際社會派往尼泊爾監督選舉過程的62個觀察員不得不驚呼:“普拉昌達成為此次選舉的最大贏家。”
面對這個結果,最煩惱的莫過于尼泊爾國王賈南德拉,因為普拉昌達公開表示要廢除君主制:“國王現在應當抓住這次歷史性的機會,展示他對人民和國家的熱愛,盡快自愿離開王宮。”
記者好奇地問:“您為什么反對賈南德拉?”
普拉昌達心平氣和地說:“我這輩子從沒與賈南德拉國王見過面,我們沒有任何私人過節,我反對君主制完全是對這一社會制度的不滿。國王很有錢,將來做生意,或是從政,尼共(毛主義)都不反對。如果賈南德拉有興趣,他甚至可以組黨,參選未來的尼泊爾總統。”
“印度報紙上說,賈南德拉國王打算搬到印度的拉賈斯坦邦去,因為他的兒媳希曼尼就來自該邦一個貴族家庭。您聽說過嗎?”
普拉昌達搖搖頭:“賈南德拉不必搬到印度去,畢竟尼泊爾才是他的家。如果有必要,我可以親自和賈南德拉國王見面,勸說他做決定。尼泊爾人民會原諒他在過去所做的一切。歷史上,廢除國王的過程經常很殘暴,有時被砍頭,有時則必須遠走他鄉,尼共(毛主義)希望避免重演這一幕。”說到這里,普拉昌達的眼睛突然一亮,對記者說:“我非常羨慕中國對待末代皇帝溥儀的做法,如果賈南德拉也像溥儀一樣,從國王變成平民,這不是尼泊爾民眾的幸事嗎?”
看來,普拉昌達的勝利,必然給這個喜馬拉雅山深處的國度帶來史無前例的巨大變革——尼泊爾將正式結束持續240年之久的沙阿王朝。
希望尼泊爾成為“亞洲的瑞士”
54歲的普拉昌達對中國的發展之道非常看重。記者從中國給他帶了一些印有毛澤東頭像的T恤衫,結果好幾次見面時,他都穿著這種T恤,并分別送給黨內其他重要領導人。去年年底,普拉昌達向記者索要中共十七大報告的英文稿。他說中國老大哥的經驗,對于尼共(毛主義)來說很重要。平時,普拉昌達還非常喜歡看中國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的新聞。
普拉昌達給民眾描繪的遠景是:尼泊爾將成為中國與印度貿易的中轉站,在旅游、水電等產業的推動下實現經濟迅速增長。“10年內,尼泊爾將從現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到300美元的超級窮國,發展成人均國民生產總值3000美元的南亞最富有國家”。普拉昌達自信地宣稱,尼泊爾未來將是“亞洲的瑞士”——風景如畫的小國,安居樂業的天堂。
為了這個夢想,普拉昌達放棄了解甲歸田、去做學術研究的想法,充滿豪情地表示要做尼泊爾第一任總統。
“我不是個浪漫的人”
普拉昌達租住的這所房子沒有任何奢華之處,還不如尼泊爾政府提供給部長的住宅樓。在門外,有兩輛警車和十來個警察,但警察并不盤查過往行人。進了門,一座三層小樓的院落里,搭建了一間小崗亭,一位全副武裝的戰士在站崗。說是三層小樓,其實只有三樓是普拉昌達一家的住所,一樓二樓是他的會客區和辦公區。這次采訪就是在二樓的辦公室里進行的。這里除了一圈沙發和一張尼泊爾地圖,沒有其他任何家具。
記者獲得了“特許”,上樓參觀普拉昌達的臥室和書房。臥室里,除了一臺一直在播放新聞的普通電視機之外,沒有別的電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整面墻高的書架,上面擺滿了尼語和英語的理論、歷史書籍。尼共(毛主義)領導人都熟讀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著作,普拉昌達也不例外。為了與我們這些外國人交流,普拉昌達曾苦學英語,據說有段時間還請了外語教師。記者與普拉昌達認識近兩年,明顯感覺到他英語水平在進步。
作為尼共(毛主義)的最高領導人,普拉昌達從1996年2月發動武裝斗爭以來,就再沒有自己的私生活。一位助手和兩位保鏢24小時跟隨他,任何時候都有數十人在他身邊忙碌,這已經成了普拉昌達的生活模式。
普拉昌達的父親在老家奇特旺有一點土地和房產,但普拉昌達很少有機會回家。普拉昌達的夫人是位極其平凡的尼泊爾女性,不會英語,沉默寡言,從不參加任何公眾活動。平時,她幫助普拉昌達整理衣物,照料他的生活。十幾年來,兩人歷經槍林彈雨,也歷經政治風浪,卻從未分開過。普拉昌達笑著說:“我不是個浪漫的人,我夫人也是個貌不出眾的尋常人,但我們能相濡以沫,這讓我沒有后顧之憂。”
采訪中,記者還見到了普拉昌達的小兒子普拉卡什,這是一個羞澀的年輕人,剛剛被任命為父親的特別助手,幫助父親處理電子郵件和起草講話稿。他靦腆地說,自己到過中國的北京、上海和湖南韶山。但最令他感動的是參觀毛澤東故居,這使他多年的夢想得以實現。而談到中國的現代化城市建筑,他的眼中閃爍著向往的光芒:“有朝一日,希望尼泊爾也能出現上海那樣的現代化大都市。”(來源:《環球人物》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