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網民們“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呼聲高漲,有人建議將袁老列為“名譽首富”,感嘆中國這樣的富豪太少,應該多多益善;有人說:“袁隆平能夠在陽光下積累財富,這也是一個和諧社會應該有的社會環境。”
本刊特約記者 歡 子 本刊記者 路 琰 《 環球人物 》
袁隆平又成了熱門人物。但這次不是因為袁老的科學成就,而是一個跟財富有關的新聞。7月19日上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陪著老伴兒逛了趟“2008湖南車展”。隨即,有媒體開始熱炒:“大科學家要買豪華奔馳車”。
網絡上登出照片,袁老正在參觀一輛敞篷奔馳,車型號為SLK200K,是奔馳的一款頂級跑車,市場的售價為68.8萬。此照片一出,網友卻表現出非常一致的支持。對于袁老看高檔車,網民們“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呼聲高漲,認為“袁老買中國最貴的車都無可厚非”,甚至稱:“袁老就是買七八架私人小飛機也配”。還有人建議將袁老列為“名譽首富”,感嘆中國這樣的富豪太少,應該多多益善。
袁隆平現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月工資4000元。2001年,他獲得了國家首屆最高科技獎,獎金500萬元,實際上只有50萬元歸個人所有。袁隆平的財富主要來自于“隆平高科”。2000年,中國第一支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袁隆平本人持有250萬股。今年5月,作為名譽董事長的袁隆平再次獲得70萬份股票期權,以市值計算,他的身價已經過億──袁隆平是一個科學家,但同時也是一個億萬富翁。
袁隆平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又有著怎樣的生活觀念?身為一個億萬富翁科學家,他如此深得人心,原因何在?近日,記者走進了袁隆平生活的小院,走近了這位偉大科學家的真實生活。
70歲的年齡,20歲的肌肉彈性
汽車從湖南長沙的鬧市區駛入馬坡嶺,城市建筑漸漸變得稀少。放眼望去,全是綠油油的植被。當“隆平高科”的路標赫然顯現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袁隆平所在的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就坐落在這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地方。
這一天正好是袁隆平從海南三亞水稻研究基地回來的第三天。早上9點,當我們來到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時,78歲的他已經在為超級雜交水稻的課題作報告了。一百多人的報告廳里鴉雀無聲,講臺上的袁隆平穿著一件米白色的西裝,聲音鏗鏘有力,沒有半點倦意。
“他哪里有富人的樣子,”唐俐是袁隆平的學生,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跟隨袁隆平多年。在她印象里,袁老師永遠黑黑瘦瘦,穿一件軟塌塌的襯衣或T恤衫,“他就是這樣,從不講究。2001年2月,我陪袁老師赴京領取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他穿的是一套過時的西裝,坐下來時稍不留意,紅色運動褲就露了出來。大家都勸他買一套好點的西裝,他壓根沒這心思。我們好說歹說,軟磨硬泡,最后他花800元買了一套打折的西裝。這套西裝就成了他每次出席重要會議的禮服。”
步行3分鐘路程,距離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不遠處,有一個充滿田園氣息的安靜小院。兩層高的紅磚樓,到處掛著喜慶的紅燈籠和中國結,有假山,有池塘,也有園林,這里就是袁隆平的家。袁隆平和他的兒孫們住在一起。
一進入袁老的小院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生活氣息,長長的走廊上,袁老孫女的玩具小車隨處可見。幽靜的樹下,是袁老最喜歡的象棋桌。
袁隆平的秘書告訴記者,“一會兒你們直接提問就行,袁老師談話從來不喜歡打草稿,上臺演講都是口若懸河,有稿子的話他反而還說不好了。”袁家小院里特地留有一間會客室,坐在里面,袁老滿臉笑容,操著帶有長沙口音的普通話和我們開始了交談。
盡管每天的行程安排得很緊,可是袁隆平雷打不動的事情,是每天上午7點半起床做廣播體操。“我有70多歲的年齡,50多歲的身體,30多歲的心態, 20多歲的肌肉彈性。”
為了證實這一點,袁隆平立刻給大家展示了一張他的“好身材”游泳照片,照片上還能清晰地看見八塊腹肌,這一點袁隆平頗為自豪。游泳是袁隆平最喜歡的體育項目,每年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舉行游泳比賽,袁隆平都能戰勝小伙子,當仁不讓地成為游泳冠軍。
袁老喜歡運動,他說,游泳、排球、跳舞,都是不花錢的平民項目。“游泳我是一流水平,打排球我只能算是二三流的水平。”身為老年排球隊的主攻手,袁隆平已經隨著隊伍參加過好幾次省里舉辦的排球比賽,“我在場的時候都贏,我一走了之后就輸。14個隊,我們農科院總是第七名或者第八名,如果我一直堅持在那里,肯定是前三名都有希望,我不在那里,他們就名落孫山”。對于自己的運動天賦,袁老從來都非常自信。
簡單的四菜一湯
談話間,袁隆平的夫人鄧哲一直在廚房里面忙活著,直到和袁隆平在會客室聊完天,我們才終于看到了她。一位樸實賢惠的老人,言語不多,總是面帶微笑。
“這位就是我的賢內助。”袁老把鄧哲直接稱呼為賢內助。1964年,在學校老師的介紹下,袁隆平認識了鄧哲,那個時候袁隆平34歲,鄧哲24歲。10歲的年齡差距并沒讓他們產生任何隔閡,妻子的溫和細膩與袁隆平大大咧咧的性格正好互補。無論是在“文革”被批斗的日子,還是在研究雜交水稻忙碌的時候,鄧哲總是不離不棄地支持袁隆平。父母過世,孩子出生,沒有袁隆平陪伴的日子,所有的家庭重擔都是鄧哲一個人在默默地承擔。“她非常好,非常善良,她不管我,比如說我抽煙,她嘮叨幾句,說你少抽點,就這樣子就行了。”說起自己的夫人,袁隆平言辭中全是贊揚。
袁老說他要控制自己的煙癮,上午抽5支、下午抽4支、晚上抽4支,一天只能抽13支。可是卻常常因為煙癮太大而辦不到。從大學時期,袁隆平就開始抽煙,“我的煙齡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一樣長呢,抽煙可以防止老年癡呆癥的,你看我現在身體多好啊。”也許是為了給自己的煙癮做一個合理的解釋,袁隆平總結了一套似乎有些偏激的屬于他個人的抽煙養生哲學。
午飯時間到了,袁老家的飯菜充滿湘菜的特色,豆豉苦瓜、油淋茄子
很簡單的四菜一湯。飯廳里非常熱鬧,兩個孫女在屋里跑來跑去,看到袁老進門,孫女大聲地喊著“爺爺”。袁隆平憐愛地給小孫女們喂飯,還不停地跟周圍的人說:“看,我的孫女多漂亮,是小美女呢。”孫女們都有個美麗的名字,大孫女叫“袁有晴”,小孫女叫“袁有清”,都是袁老親自取的。“晴”和“清”──有太陽,也有雨水,自然和人類才能和諧生長。袁老說,這是他對家族第三代的美好期望。
音樂是運動之外袁隆平的另一項愛好,幽靜的袁家小院里常常會傳來悠揚的琴聲,妻子鄧哲喜歡彈電子琴,袁隆平喜歡拉小提琴,兩人配合默契。袁老還擅長男低音,他深情并茂地給我們演唱了一段美國民謠“old black joe(老黑喬)”。
擁有榮譽駕駛證
雖然手里掌握著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可是袁隆平的生活卻極其簡樸。如果說事業的成功給袁隆平的生活帶來什么改變的話,那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到實驗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來的自行車改成了摩托車,如今又變成了小汽車。這也只是為了滿足他追求速度感的小小心愿。
2001年底,在朋友們的勸說下,袁隆平買了一輛賽歐牌家用汽車。這輛小汽車跟隨著他去過無數次試驗田,而我們也有幸坐上了這輛小汽車,體驗了一把大科學家的車技。
“跟你說,我這個駕駛證是個榮譽駕駛證呢。”一邊開著小汽車,袁隆平一邊故意壓低聲音悄悄地說。原來,袁老的駕駛證不是考來的,而是交警大隊的書記親自給送來的一本榮譽駕駛證,上面寫著“袁隆平院士貴乘”,而且還是終身免檢的。說到這兒,袁隆平臉上露著得意的微笑。擁有榮譽駕駛證的袁隆平開車并不蠻橫,也不像外界傳說的那樣喜歡飆車。他一板一眼認真開著,時速只有50邁,還慎重地告訴我們說:“我從來不開到大馬路上的,就是從家里開到我的試驗田,其余哪里都沒有去過。”
開了不到10分鐘的車,便到了離家最近的試驗田,袁隆平習慣性地從車座下拿出一雙套鞋,“原來是光腳下田的,現在條件都改善了,農民下田都是穿套鞋,有利健康。”袁隆平一邊給我們介紹,一邊熟練地把套鞋套在了腳上。78歲的他步履矯健,秘書告訴我們,袁隆平最不服老,下田從來就不用別人攙。
面對這些幼小的秧苗,袁隆平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把它們一一編好號碼,看了一遍又一遍。袁隆平的衣袖上、褲腿上總是沾滿了泥土,他從來不在意。每次上岸前,他用田里的泥水洗洗手,沖沖套鞋就算干凈了,他說自己是跟泥土打交道的人,有泥土才是好事。
下午5點半,忙完了所有的工作,袁隆平回到家中,抽上一支煙,就匆匆趕到對面的家屬樓,用長沙話大聲喊:“打球了!打球了!”每天下班后、晚飯前,袁隆平都要打半個小時的排球,這也是雷打不動的。
袁家小院的外面就是一個小小的排球場,一場雨下過,空氣特別清新。不一會,家屬樓跑下來一群老太太和老大爺,都是袁隆平的固定球友。袁隆平和老大爺們組成男隊,老太太們是女隊,比賽很簡單。攔網,接球,時不時還能給對方來個扣球。排球場上的袁隆平童心未泯,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位可愛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雜交水稻之父”。
“尾巴”太大了不好
面對社會的關注,熱愛自由的袁隆平總覺得活得沒那么自在了。“人怕出名豬怕壯啊,我覺得給我的榮譽太多了,太高了。他們講偉大的科學家,這個‘尾巴’是大了,‘尾巴’太大就會掉了,‘尾巴’太大了不好。”袁老向記者感嘆,“就去看了一看車展,帶老伴和孫女去放松一下,就說我要買什么奔馳高級車、敞篷車,哪里有這個事啊。我自己只有一部私家車,原來是11萬買的,估計現在大概9萬多塊錢,其他全是公家的。”
不過袁老也承認,“‘尾巴’大了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翹起來,不翹尾巴好,謙虛一點。”袁老說:“我還要繼續奮斗下去,奮斗終生!”
這樣一位可親可敬的老人,難怪公眾會給他強有力的支持。在這場看車風波中,袁老確實用不著站出來做任何解釋。正如社會評論家周孝正所說:“袁隆平能夠在陽光下積累財富,這也是一個和諧社會應該有的社會環境。”(來源:《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