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紐約報道:由于采取了謹慎貸款策略,躲過了次貸泥潭,中國銀行現在正躍躍欲試,準備收購美國現有銀行的支行網點以擴大其在美國的業務。
與許多其他金融機構一樣,中國銀行在與于2008年9月破產的雷曼兄弟的交易中蒙受了損失。但中國銀行的美國業務因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提供次級貸款,仍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去年,中國銀行的利潤增長了14.4%,總資產更是增長了16%。
“我們的信貸政策相對保守。”紐約分行總經理黎曉靜說,“次級貸款、建筑類貸款或者有太大風險的貸款我們都不做。”
黎曉靜說,實際上,中行在金融危機中不但沒損失,反而有盈余。“中行在金融危機中成了安全的避難所。”黎說,“其他中資銀行都把存款放到我們分行。這增加了分行的資金流動性和利潤率。”
此次危機使許多中資銀行的知名度提高,因為中資行比全球許多其他機構都更快地度過了這一關。其實,全球股票市值排名前三位的銀行都是中資銀行,馬修國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Matthews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nagement LLC)基金研究員亨利?張(Henry Zhang)的一份報告顯示。
“2008年無疑對大多數全球金融機構都是頗具波折的一年。”張寫道,“多虧了中國相對封閉的資本市場,中國主要銀行在此次金融海嘯中損失不大。”
與前一年相比,2008年中行美國工商企業貸款增加了19%。“在美國銀行都都紛紛減債的時候,我們擴大了貸款規模,”黎說。他還補充,約90%的貸款人都是財富500強公司。紐約分行還購買了辛迪加貸款和商業房地產貸款;居民房貸只占其貸款結構的1%,大部分房貸是提供給在美生活的華人。
在進行風險控制的同時,中行希望能繼續擴大業務。盡管中國政府有中行30%的股份,黎說中行的日常經營是“完全商業化的”,而且“我們美國業務的政策是擴大業務覆蓋面。”
中行在美國共有三家分行:其中兩家在曼哈頓,一家在洛杉磯。為了進一步拓展美國業務,中行計劃建立一個美國本土的分支機構來收購銀行。
“零售銀行業利潤空間不大,但是能增加銀行在當地的知名度,”黎說。
中行還可以購買一家主要美國金融機構的少數股份來實現擴大業務的目標,前提是要監管部門批準。例如,中行可以收購一家私人銀行,當然從頭做起十分困難。中行與蘇格蘭皇家銀行合資成立了一家私人銀行,但是1月份時蘇格蘭皇家銀行已經將其在該合資銀行中的股份全部賣掉。不過,中行仍在通過皇家銀行下屬的RBS Greenwich Capital交易貨幣市場證券、固定收益和其他投資。
身為美國中國總商會會長,黎曉靜對奧巴馬政府會改善中美關系持樂觀態度。
“從我個人來講,我對這一任政府已經做出的成績十分贊賞。”黎說,“政治經濟政策都有所改變。總得來講,合作大于沖突。我們需要支持美國金融體系。如果我們支持美國金融體系,也就是支持我們自己。”
中國持續投資美國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在我看來,中國應繼續做美國的債權人。美國經濟很快就會復蘇,全球經濟也將從中受益。”
但是黎說,目前美聯署和財政部采取措施刺激貨幣流通,中國擔心美國通貨膨脹會更加嚴重。“我們實在很擔心我們投資的安全性。”他說,“如果政府繼續印制鈔票,美元貶值,中國將損失慘重。”
注:本文刊登于7 月20 日中國日報(美國版)第15 版
(作者:Marlene Givant Star 中國日報(美國版)編譯:朱婧瑜 編輯:孫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