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報道:隨著籃球運動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中國商家有可能成為第一批注資NBA的外國企業。
2009年5月, 克里夫蘭騎士隊和中國投資者達成協議,將NBA的日益全球化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據體育商業專家指出,來自國外的能源和資金正是處在“后喬丹時代”中的NBA所需要的。
這樣的合作顯然會為NBA開拓中國創造營銷的條件,然而真正吸引亞洲觀眾的并不是幕后的商業交易,而是聯賽球員本身的個人魅力和技術。
今年5月,以商人黃建華為首的投資集團與騎士隊簽署了一項協議,成功收購該隊和其主場球館15%的股份。
“體育產業的國際化是未來的趨勢,” 密歇根大學體育管理專業教授馬克·羅森特伯(Mark Rosentraub)說?!霸跉W洲,籃球永遠不可能取代足球的地位,可是在中國,籃球卻可以成頂級的運動?!?/p>
艾倫·桑德森(Allen Sanderson)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他表示中國體育迷對NBA和其球員很感興趣,“他們不僅關注姚明,還會關注科比·布萊恩和勒布朗·詹姆斯,”桑德森說。“現在有一股NBA熱,考慮到中國人口眾多,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喜歡籃球,影響力也很強大?!?/p>
紐約大學體育管理專業助理教授李·埃杰爾 (Lee Igel)認為,這幾年,NBA很難再現往日風采。然而,來自外國的投資有可能為NBA未來發展的關鍵。
“NBA仍然停留在在喬丹的時代,” 埃杰爾說。“他們沒怎么改變營銷策略。但是邁克爾喬丹效應只是個案。而NBA總裁大衛·斯特恩知道自己手中有什么牌,也知道該怎么出牌。”
幸運的是,中國球迷對NBA興趣越來越濃,科比和勒布朗·詹姆斯等球員都吸引了眾多支持者。而本地的球迷更關注球員未來的合約問題,而不是誰擁有球隊的股份。
埃杰爾表示,相比起其他美國體育聯盟,NBA對于外國投資的規定相對寬松,在將來,外國公司有可能獲得聯賽球隊更多的股份。
黃建華出生在廣州,他曾經協助紐約揚基隊與休士頓火箭隊開拓中國市場。他為騎士隊所籌集的投資資金達到7200百萬美元。而根據福布斯雜志去年的估算,騎士隊的價值在NBA球隊中排第五位,為4.77億美元。
此外,NBA還大力發展其國際球員隊伍。上個賽季,聯賽共有75個國際球員,來自30多個國家與地區。羅森特伯認為,如果不開放中國投資者對NBA進行投資,中國或許不愿意放行頂尖球員加盟NBA。
無論出于何種原因,NBA顯然是對中國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中國,現約有4.5億NBA支持者。去年NBA在中國開設分部,吸引了來自各方的合作伙伴,包括ESPN和中國銀行等,為該公司注資2.53億美元。
同時,NBA與安舒茲娛樂集團合作在中國設計了12個場館,將在未來20年內陸續完成建設。
NBA與中國的合作可以追述到數十年前,并與51家電視臺擁有伙伴關系。其中,NBA與中央電視臺有長達20年的合作歷史。2004年,NBA成為第一家在中國舉辦賽事(NBA中國賽)的美國職業體育聯盟,此后又屢次來到中國,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狂潮。
注:本文刊登于7月27日中國日報(美國版)第5版
(作者:James Ritchie中國日報(美國版)編譯:黃千懿 編輯:孫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