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舊金山報道:談起生物科技產業,中國不僅有全世界最多的需要醫療保健的人口,同時也是全球醫藥公司新藥臨床試驗發展最快的地方。
隨著興趣、經驗和資金逐漸增加,許多業內人士都將迅速崛起的生物科技公司看作中國市場的革新者。
近年來大制藥公司如拜耳公司(Bayer)和輝瑞公司(Pfizer)受低成本、高質量和人才等因素的影響,都計劃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小型、成長期的生物科技公司如加州的BioEnergenix也希望能借機投資。
由于上海張江高科技園以及類似的無錫、蘇州生物科學園區的發展,外資企業可以自由選擇各自的經營模式。
“那里有各種外包公司,”舊金山灣區的生物科技投資管理公司Synergenics商業發展高級副總裁吉米?張(Jimmy Zhang)說,“你可以選擇最好的,并且從選定到產品發展都可以快速完成。”
張先生解釋了BioEnergenix公司近期的一項臨床試驗與之前由同樣管理團隊指導下的試驗比較,如何在試驗的相同階段只用了約五分之一的時間和十分之一的資金就得出結果。在這樣一個時間和物流是成功關鍵因素的行業里,這些數據顯得特別有吸引力。
盡管仍有增長,但是2009年全年因為風險投資減少,中國生物科技業的投資也下滑了。持續到今年5月份IPO(首次公開發行)市場的凍結及處于低溫的并購活動都導致了2009年投資前景低迷,ChinaBio LLC公司創始人格里格?司考特(Greg Scott)說。ChinaBio LLC公司重點投資中國生物科技公司,集咨詢、市場調研和會務組織等業務于一體。
然而,中國政府經濟刺激一攬子計劃中已經撥款1240億美元給醫療保健,這將鼓勵市場調研,并產生更多的初期公司。司考特還指出了合作項目的上升趨勢:2009年上半年已經達成了29項協議;相比之下,2008年全年只有37個合作項目。
根據ChinaBio LLC的調研,自2000年以來,新增分子藥劑專利已經增加了十倍之多。類似 “中國—舊金山”計劃(ChinaSF initiative)的發展項目也幫助促進中國生物科學園和硅谷及美國學術界內的風險投資合作創新。
“中國有幾千年歷史的中醫藥,而舊金山是生物科技之家,”“中國—舊金山”生命科學生物科技委員會(ChinaSF Life Science Biotech Committee)主席里蘭?惠特尼(Leland “Skip” Whitney)說,“如果把這兩者結合,誰知道會有什么奇跡產生呢。”
注:本文刊登于9月21日中國日報(美國版)第13版
(作者: Wendy Qi 中國日報(美國版)編譯:朱婧瑜 編輯:孫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