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國《金融時報》3月17日發表的專欄文章稱,上周五,一名中國央行官員請美國不要將中國的匯率政策“政治化”。上周日,在全國人大年會的閉幕會上,中國總理溫家寶卻不言其他,尖銳地提到主導中美關系的三個以T字開頭的問題:臺灣、西藏、貿易盈余。不過,美方的反彈舉動——130名國會議員聯名敦促奧巴馬總統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將是16年來的首次)——似乎有點意氣用事。這些議員必須認識到,不管是什么事,你對中國施加的壓力越大,中國就越不可能照辦。
美國的激憤是可以理解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協定條款禁止一國為了取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而操縱本國貨幣匯率,但中國并不向IMF借款,因此IMF無力迫使中國做出任何改變。與此同時,美國若要證明自己有理由實施貿易制裁,就必須說服世界貿易組織(WTO):匯率操縱符合該組織對“補貼”的嚴格定義,而且有理由針對這些補貼征收反補貼關稅——這將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中國上周做出的承諾,即“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是2008年7月人民幣重新盯住美元以來,中國政府在匯率靈活性方面做出的最有力承諾。中信證券(Citic Securities)指出,這可能意味著,中國有意采取類似于新加坡的“籃子、區間、爬行”匯率政策,即參考一籃子外幣(具體構成不對外透露)管理本幣匯率,讓其在一個確定的區間內浮動,在指定的時間框架內達到升值或貶值目標。
若真是這樣,那將是一大好事。與此同時,奧巴馬政府不妨把公開表示人民幣應當升值的話,留給巴西、俄羅斯和其它新興市場國家去說。據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CICC)估算,今年中國向這些國家的出口將超過其對三大發達市場的出口。如果美國真的想讓人民幣升值,最佳的建議是閉上嘴巴,順其自然。
(來源:FT中文網 編輯: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