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由時報報道,美國國務院及國防部的律師正討論是否依反間諜法起訴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及其他涉案人,然而這種以網路為基礎的新穎爆料形式,究竟屬于新聞學范疇、間諜刺探行為,或是介于兩者之間,仍難厘清,美國政府要以法律反制,勝算不大。
不愿具名官員透露,美國政府可能提出的罪名指控還包括竊取國有財產,或收受遭竊取國有財產;紐約長島共和黨右翼眾議員金恩更要求國務院把維基解密列為“恐怖組織”。
不過,阿桑奇將自己描繪成一個追求正義的新聞從業人員。曾替中情局雙面諜艾姆斯及其他間諜罪被告辯護的華府資深律師卡赫利斯指出,阿桑奇可主張他受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新聞自由保護。
美國司法部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制約,通常避免對刊登外泄機密的新聞從業人員祭出法律大旗,偶有外泄機密者遭起訴,通常是公務員被控以較容易證明的處理機密文件不當罪名。
美國上一次成功依反間諜法起訴泄密者,發生在1985年,當時美國海軍情報分析員墨里森被控將黑海興建中的一艘俄羅斯航空母艦衛星照片,泄漏給《詹氏防衛周刊》,當時數十家媒體挺身聲援墨里森,因為他是詹氏旗下其他刊物的兼職編輯,可視為新聞工作者。最后墨里森于2001年獲克林頓總統特赦。
維基解密則是達到新聞工作者前所未及的境界。新聞機構往往為了特定報導而尋求情報,但阿桑奇卻是公開邀請全世界消息人士將手中掌握的任何機密情報傳送給他。
維基解密究竟是泄密者或只是出版者?華府執業律師布蘭德指出,法庭向來有點不愿意明確區別主流與非主流媒體,“如果這些人是在出版并行使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權利,我不知何以他們較無權享有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出版自由。”
美國間諜法專家也分析,美國政府很難對阿桑奇提出刑法訴訟,即使阿桑奇在美國境內也莫可奈何,除非有證據顯示阿桑奇曾經與外國勢力聯絡過,并且將機密泄漏給這些代表。
(來源:聯合早報 編輯: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