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車之鑒歷歷在目——利比亞能否避免伊拉克式宿命?
利比亞反對派武裝在向的黎波里進攻的過程中,卡扎菲政府軍隊中最精銳的“哈米斯旅”沒有一次反擊就潰敗了。這和薩達姆政權時期的伊拉克革命衛隊的結局非常相似:當2003年伊拉克戰爭打響時,自詡為“薩達姆敢死隊”的伊拉克革命衛隊迅速潰敗;8月21日晚,反對派武裝攻入的黎波里時,利比亞民眾慶祝的場面,與2003年3月因薩達姆政權被推翻而狂歡的數十萬伊拉克人相同。
縱觀持續了數月的利比亞戰事,相似的情形讓人不禁擔憂:利比亞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伊拉克?當權領導人倒臺之際便是血腥開始之時?戰后內亂所付出的代價是否將遠大于為爭取自由而戰的代價?
在這一問題上,美國態度十分明朗。奧巴馬政府表示正在竭力防止利比亞步入8年前伊拉克的“老路”。奧巴馬指出,美國將對利比亞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在推翻卡扎菲后,幫助反對派在完成民主政權建設的過程中進行“角色轉變”。白宮重申,即使是出于維和目的,美國也不會像對待伊拉克那樣,向利比亞派遣部隊。
外界一致認為,對利比亞而言最好的結局是國內各派能達成妥協,放棄各自的利益分歧重建國家,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內部紛爭。反對派和西方國家也已經表示,在規劃利比亞未來時應該充分吸取伊拉克戰后重建的教訓。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一名顧問最近也指出:“伊拉克的災難由許多人共同鑄成,利比亞人必須吸取這一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