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紐約出席第66屆聯大一般性辯論的伊斯蘭合作組織秘書長伊赫桑奧盧20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巴勒斯坦申請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恰逢其時”,國際社會有“道義責任”幫助巴勒斯坦實現這一目標。
他強調,如果國際社會未能傾聽巴勒斯坦的呼聲,將會對整個伊斯蘭世界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伊赫桑奧盧當天在下榻酒店接受采訪時說,巴勒斯坦建國早在1947年就應該實現,但卻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波折,包括1991年的馬德里中東和會、1993年簽署奧斯陸協議等,“然而,這些大部分由美國倡導的和平倡議很不幸都未產生任何實質結果”。
巴勒斯坦于1988年宣布建國并得到聯合國絕大多數會員國承認,但它一直不是聯合國正式會員國,只具有觀察員地位。伊赫桑奧盧說,承認巴勒斯坦國意味著“將權利賦予那些在過去60多年里歷經苦難的人們”。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19日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將于23日聯大一般性辯論發言之后遞交申請,尋求成為聯合國第194個會員國。不過,由于美國早已公開表明將在安理會使用否決權,巴“入聯”希望基本為零,最可能的結果是由聯合國大會投票,將其由目前的無投票權“觀察員實體”提升為無投票權“觀察員國家”。
伊赫桑奧盧說,從法律角度來說,巴勒斯坦可做的選擇非常清楚。如果安理會有國家行使了否決權,那么可以選擇通過聯大,獲得非會員國家地位。瑞士在2002年9月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之前,也一直保持這樣的地位。“這在法律上完全可行,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他說。
但是伊赫桑奧盧認為,如果巴勒斯坦爭取會員國身份受挫,將對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他說,巴勒斯坦問題是整個中東地區乃至伊斯蘭世界政治局勢的基石。在當前西亞北非局勢持續動蕩的背景下,不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將可能導致中東政局持續惡化、暴力升級,激進團體和恐怖分子將乘虛而入,“這也正是我們最為擔心的”。
“因此,國際社會應該從更加理性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考慮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利,而不是僅僅考慮某些國家的內部議程,”伊赫桑奧盧說。
針對以色列指責巴勒斯坦“入聯”舉動為單邊行動的說法,伊赫桑奧盧并不贊同。“歷史上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國,國際社會接納了它;巴勒斯坦沒有這么做,因此未被國際社會接納。現在他們來到聯合國,他們這是在行使自身的權利。這不是單邊行動,是權利!”
伊斯蘭合作組織正式成立于1970年,原名伊斯蘭會議組織,2011年6月改現名。該組織秘書處設在沙特阿拉伯的吉達,現有57個成員國。
(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