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海城市安全不?海鮮還能不能吃?
[主持人]:如果放射性物質泄漏的話,它可以傳播多遠呢?
[周平坤]:這個跟爆炸當時的場景,比如說爆炸的微粒多大,能夠有多高。因為外空層越高,風向飄的低一些,風向高一些的話,越來越沉降,就沒有了。這個跟風速都有關系,就目前來看,到目前為止所監測到的數據,可以說對我們中國來說是沒有影響的。
[主持人]:因為我們也看到說,日本撤離的民眾可能是有三公里、有十公里、二十公里的范圍,是不是它就有一個影響的區域呢?
[周平坤]:對。發生核泄漏以后,第一個措施就是撤離,然后再從輻射的量監測的數據,決定它撤離的距離有多遠,現在目前的距離是20公里的范圍。
[主持人]:我們其實很多中國的網友非常的關注,您剛才說的問題,能不能傳到我們國家?或者是不是風向一變,從刮西風直接變到刮東風,會不會影響到我們國家的沿海區域?
[周平坤]:從目前輻射的量來說,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主持人]:我們也不排除有極端情況,如果反應堆直接暴露的話,造成最大的傷害是什么呢?
[周平坤]:最極端的會發生什么事情,這個主要還是與當地爆炸的場景有關系。爆炸的場景就決定它的這個放射量和將來漂移的程度。但是從目前它的涉及來看,就是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
[主持人]:有一些網友留言說對大連地區會有影響嗎?吉林地區會有影響嗎?其實周老師都回答了這些問題,其實對我們國家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我們國家也在嚴密的監測核輻射的狀況。還有網友說真的什么措施不用采取嗎?
[周平坤]:對,現在這種情況之下,至少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將來如果真的是官方檢測到,或者是有一些變化也不用恐慌,這種增加它還是一個量的問題。這種增加的話,打一個比方,現在我們國家不同地區,本體輻射也有很大的差別,不同地區比如說廣東陽江就是高輻射的地區,當地的腫瘤并不增加,甚至某些腫瘤還減少。甚至我們有的專家去研究發現他當地的居民免疫能力比其他地區還要高,這樣延伸出一個低劑量的對免疫性的興奮刺激作用,就是刺激免疫的功能,就是興奮效應,或者是實驗性反應。
[主持人]:回到我們剛才說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說輻射在我們生活當中非常的常見。
[周平坤]:對。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空間就存在,包括空氣里面有硐的輻射,我們吃的食品里面實際上也含有,很微量很微量的放射性的物質。而且這種微量的放射性物質,甚至對于我們生命的延續是非常必要的。這點我們大家可能不太知道,有人做實驗,把一個生物,比如說把一個線蟲類,放在一些完全沒有輻射的這種環境去生存,發現它的壽命比在正常環境的壽命要短。
[主持人]:就是沒有輻射其實還不行?
[周平坤]:對。所以說甚至離開輻射我們還不能生存,因為它是實際上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主持人]:我們來看一下網友的問題,有一些網友說我在網上看到了一項內容,說在海邊盡可能不要過度的接觸海水,不要飲用海水淡化水和食用海鮮。現在在我們國家這種行為有必要呢?
[周平坤]:根據目前監測的數據來看,以及目前的狀況,海水沒有達到這種程度,就是不能夠吃海鮮,尤其是對我們國家公眾來說,還不存在這種情況。
[周平坤]:包括我們國內靠近那一帶的民眾,我們政府會監測有沒有過來,現在已經組織這方面的力量在做。第二點,就是目前它的輻射量又通過落到海洋里面,在海洋一稀釋,能夠到我們這邊來,可以說這種量是微乎其微了。
[主持人]:可以忽略不計了是嗎?這個會不會對海鮮造成影響嗎?
[周平坤]: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