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日本地震災區(qū)巖手縣的六齡童手拿汽油容器。

3月19日,一位40歲的日本女士守候在母親的遺體前。
內閣官房長官承認政府應急準備不足
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18日承認,政府應急準備不足,沒有預想到會遭遇這場“前所未有”的地震和海嘯。
執(zhí)政黨民主黨國會議員披露,菅直人19日致電自民黨總裁谷垣禎一,邀請他入閣出任副首相和負責災害應對的大臣。
共同社援引這些議員的話報道,菅直人在電話中告訴谷垣,災害損失巨大,兩黨應攜手應對核電站事故,著手災區(qū)重建。
谷垣拒絕入閣。他說,自民黨全力配合政府救災,不會在消弭兩黨政策分歧前加入政府。自民黨國會參議院干事長小坂憲次參加一檔電視節(jié)目時說,自民黨就重建和核電站事故處理向政府獻策,政府則應承擔相應責任。
多數遇難者或死于海嘯
據新華社電日本一名醫(yī)學專家檢查大地震遇難者遺體后推斷,與地震相比,海嘯致死人數占多數。千葉大學法醫(yī)學教授巖瀨博太郎在巖手縣陸前高田市檢查126具遇難者遺體,得出這一推論。
《讀賣新聞》19日援引巖瀨的發(fā)現報道,九成遇難者遺體存在死后骨折等現象,因而被推斷死于溺水。室外發(fā)現的大約90具遺體中,4成肋骨、頭部或手腳骨折。巖瀨認為,這種情況類似人體遭受時速超過三四十公里汽車的撞擊,死者可能遭兇猛海嘯裹挾的木頭、房屋或汽車撞擊。
【災情直擊】
地震及海嘯已造成7348人死亡、10947人失蹤。死者和失蹤者主要來自災情嚴重的宮城縣、巖手縣和福島縣。此外,約36.7萬人尚在宮城縣和巖手縣等地避難。
【救援動向】
日本地震和海嘯救災重點逐漸由搜尋失蹤者和處置遇難者遺體轉向安置災民。部分災區(qū)地方政府19日開始搭建板房,著手轉移重災區(qū)民眾。
【經濟形勢】
日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稱日經濟基礎沒有受到地震破壞,技術基礎猶在。但日本股市和匯市的動蕩表明,市場人士對日本經濟前景缺乏信心,地震對經濟的沖擊還有待進一步估評。
(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