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1日閉幕的亞歐會議糧食安全高級別會議上,與會代表探討了有關東盟與中日韓建立10+3緊急大米儲備庫的問題。出席會議的中國駐清邁總領事館商務領事張志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建立10+3緊急大米儲備庫(APTERR),將為東盟與中日韓在糧食安全方面的合作提供新的平臺。
1979年,東盟外長簽訂了東盟食品安全儲備協定,東盟緊急大米儲備庫同時建立。但儲備庫庫存很少,無法滿足成員國出現緊急情況時的最低需求量。在2001年4月的一次研討會上,有人提出要在東亞地區建立新的大米儲備庫。隨后,有關機構開始研究東盟和中日韓緊急大米儲備庫問題。在經過協商后,10+3決定將在今年10月正式啟動APTERR。
據介紹,APTERR的總部設在泰國,這一機制將遵循商業準則,開展區域合作互助。在遇到突發性和大范圍災害時,儲備庫可向急需糧食的民眾靈活而有效地提供大米,以確保糧食安全和區域內的大米價格穩定。APTERR的運行方式是:成員國向APTERR提供采購大米的資金,或提供大米用于儲備。儲備的大米采取統一管理、分散存放的方式。成員國還可以向APTERR自愿捐贈大米。各國為大米儲備庫提供的資金總額為400萬美元、大米78.7萬噸。
APTERR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的新聞稿稱,成員國在遇到自然或人為災害時,可以向APTERR報告缺糧情況,并請求APTERR發放儲備大米。救援過程中相應的運輸、管理和運營成本由受援國承擔。如果受援國需要的大米數量超過了該國在APTERR中的儲備,受援國可以請求APTERR提供額外援助。APTERR將對該國的糧食供給狀況作出分析,并和其他國際組織共同評估該國的糧食緊缺程度,以判斷其請求是否合理。
一位東盟負責基礎設施建設的官員認為,APTERR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能夠給東盟和中日韓在糧食供應領域提供互相討論、彼此合作、分享經驗的機會,共同尋求加強糧食安全的辦法。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方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