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的發展為中日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合作契機。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的經濟為基礎,是以經濟、環境和諧為目的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勢。這一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們開始重新思考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它作為一種可持續的發展,它作為一種轉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一種模式,為中日兩國下一步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契機和載體。但是,遺憾的是,現在中日雙方的許多企業還沒有看到這一個難得可貴的契機。
中日雙方的優勢可以使中日雙方共同聯合起來,開發第三國的市場。中日兩國企業在技術、資金、管理、國際經驗、勞動力的資源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優勢。我們互有需求,我們互補性強。我們應該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面,以發展共贏為目標,發揮我們各自的優勢。現在非洲需要開發,東南亞需要開發,拉美需要開發,因此,中日雙方共同走向世界,這是一個可以具體務實的合作。這是我想講的第二部分,我們中日經貿合作的新的機遇。
我想講一講中日經貿合作新的發展。大家知道,中日兩國領導人最近進行了高層對話,簽署了四個政治文件,這為中日關系良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跟東盟之間的貿易發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今年前七個月追上了中日之間的貿易額,估計今年將達到三千億以上。這也是說明中國跟東盟之間所開啟的FTA談判的貨物貿易談判達到了空前的效果,中日、中日韓FTA到底能不能談成?到底今年年底能不能向三國政府提出一個可行性報告,我認為這是一個關鍵。我想根據剛才我所講的,中日之間的互補性,我們知道FTA跟WTO不同,WTO是全球貿易的規則,我給了你這個國家,我就必須要給全球WTO所有的成員國同樣的待遇,你給了我,你必須也要給全球所有的WTO成員同樣的關稅優惠、投資等貿易。但是FTA不同,我們兩家談好,這個優惠就我們兩家享受,這也是為什么在全球WTO議題無法進行的時候,美國不愿意承擔責任,他繼續加快美國同各地區、各國的FTA談判,從而加工WTO的原因。所以我覺得在當前我們應該通過我們的對話,通過我們的談判,通過我們相互的信任,來推動中日的FTA談判。
明年是我們中日恢復邦交四十周年,我希望我們明年能夠拿出切切實實的、比較具體的東西,那就是中日韓或者中日的FTA談判成功。我們要進一步地拿出政治決心,拿出政治信念,跨越雙方跨部門的經濟合作,討論一些重大的問題,特別是地區和國際問題,使中日的戰略互惠——請大家注意,是戰略互惠,這是一層高層的合作——能夠成功。
中日之間能不能以我們北京—東京或者東京—北京的論壇作為契機,作為一個二軌的機制,來各自把我們所談論的問題反映到各自政府。也就是說,我們這一次論壇,或者七次論壇,或者下一次論壇,政治也好、外交也好、軍事也好、經濟也好、民間也好、地方也好,都把我們的意見和想法呈現給我們各自的政府,并且讓他們在做決策的時候,作為一個重要的依據。
我們這個論壇是一個智庫,智庫就是要出招,不僅要出一般的高招,有時候在關鍵時刻,還要出絕招。解惑,就是要給老百姓、給雙方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的人解惑。指路,給雙方的企業指路,給大家指路。因此,我建議我們這個論壇可以作為一個智庫,因為思想是很重要的。德國有一個著名的詩人海涅說過一句著名的詩句,他說“思想先于行動,猶如閃電永遠先于暴雨之前”,就是我們要把思想先出來,思想先于行動,猶如閃電永遠先于暴雨之前。
最后,我想談一談對本屆論壇的幾點建議:
第一,剛才山田啟先生說得很好,是關于本屆論壇。我建議到明年之前——還有我們的陳昊蘇會長,趙啟正主任都說了——我們能不能開設一些地方的分論壇。就是說,我們在北京和東京僅僅是我們這五百人,或者是去年東京兩千人的會議,我覺得還不足以影響到我們地方。正如剛才陳昊蘇會長所說的,我們既然有那么多的友好城市,我們可以有選擇地、一批一批地、逐漸地讓地方的論壇也能像我們這樣開設起來,這是一。
第二,我們這個論壇能不能組織一些中小企業直接開設?在論壇之外,就是在我們這個論壇開的時間之外,推動中小企業搞一些對話,或者是交易,甚至是論壇,以此促進中日兩國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
第三,我們這個論壇既然積累了那么多的優秀人才和專家,可不可以在FTA之前,我們也要雙方貿易投資有關的,還有企業之間的一些人員組織起來,作為推動中日之間FTA談判的一個附屬。特別是剛才石破茂先生提出,就是青年的問題,我覺得我們也可以。今天在座的有很多大學,包括經貿大學,外國語大學,北京大學,很多的大學生,有學日語的。昨天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也播出了我們今天的會談,但是能夠把青年組織起來,像剛才我們陳昊蘇會長講的,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勝過一浪,就會永遠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總之,能夠在這兒和大家相聚,我覺得非常高興,我自己還有很多話想跟大家共同商量。時間關系,我只能跟大家說,我們有機會,通過這次相聚,取得更好的努力的目標,然后我們下一次在東京,在我們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之際,跟大家再次相聚東京,共續我們未盡的話題,為中日關系不斷向前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量。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