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分論壇總結日方發言人松本健一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攝影記者 鄒紅 編輯:董瑋)
高原明生:下面有請政治論壇的松本健一先生來做報告。
松本健一:我是松本健一,剛才我剛說完,所以這次要僅就分科會給大家報告。中國已經超過日本,變成第二大GDP大國,日本中國還有比如說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韓國、臺灣、新加坡、香港,四小龍追趕上來,亞洲經濟在不斷地發展。那么后來中國又追上來,正像吳建民先生曾經指出的那樣,有五個因素,形成今天的世界經濟中亞洲的作用,那么問題是日本和中國今后在世界經濟中承擔引擎的作用,這是我的一個預測。
同時呢,日本和中國既競爭,日本的貿易已經有50%是在亞洲地區開展,其中和中國的關系是最大。所以日本經濟離開亞洲已經不可能想象,沒有中國的支持,不可想象,中國取得了如此重大的發展,競爭就會出現民族主義,競爭的民族主義也是在我們那個組提出來,是好的觀點,這是加藤纮一先生談到的一點,好的意義的競爭。那么這種好的競爭,民族主義有的時候會變得狹隘,只考慮自己國家的利益,主張自己的權利,會單方面地批判對方,比如說尖閣諸島的問題也出現了這樣的趨勢。
實際上競爭的關系在鄧小平先生到日本的時候,談的要開展現代化,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篇章,中國才實現了發展。那么它的契機是什么呢?也就是說鄧小平到了日本做了新干線,他還問了松下電器,看到了自動生產線,這些現代化在日本已經實現,他認為中國需要這樣的現代化,來大膽地向這個方向轉舵。
當時我曾經說過,我是1964年開通新干線,東京奧運會是1965年,由此日本國力大增,開始進入高速成長的軌道。但是由此農業向工業的轉換,農村人口流向城市,廉價的產品大量問世,當時是需要的一個方向,但是高速增長持續過程中出現了公害,人們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就是不能生產危險的東西,要生產品質高的東西,這是1960年代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進入一個轉折期。奧運會帶來了這個國力的充實,國威發揚,民族有自己的榮耀,但是又要反省,這種氛圍也越來越強,這是我說的1964年日本的轉折點。
那么加藤纮一先生剛才說,現在中國食品問題,像三聚氰氨加到牛奶里面,讓孩子受害,出現這樣的事故,實際上你與其批判日本,應該看看日本的高速增長過程中,當時的砷永,就是當時的砒霜參到奶粉里面曾經出現過,所以應該把日本的經驗充分地傳達給中國,這是加藤纮一先生說的。那么1965年是奧運會,2008年是北京奧運,然后新干線開通,進入高速增長,它的一些負面影響,日本有一些教訓,克服這些負面因素,進行技術革新,才發展到今天。那么這些歷史的經驗也需要共享,作為政治家,要認真地思考,在這個論壇上也應該都要考慮。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孫恬 編輯:張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