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極寒天氣造成逾300人死亡 北極濤動或成主因

日本立春雖至嚴寒依舊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近期大雪持續不斷的日本列島4日迎來了象征春天開始的“立春”節氣。雖然多數地區的氣溫較前一天有所回升,但部分地區仍處于嚴寒,兩處觀測點創觀測史上的最低氣溫紀錄。
據日本氣象廳介紹,雖然寒冷會在下周前半周得到緩解,但8日開始由于冷空氣流入,預計冬季型氣壓會進一步增強。日本北部地區及東部地區將在本月中旬再次迎來嚴寒天氣,日本海一側的積雪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積雪較深的地區需加強警戒。
日本主要城市4日的最高氣溫分別為,札幌市零下1.7度、仙臺市4.5度、東京都中心地區(大手町)10.8度、名古屋市7.6度、大阪市8.0度、福岡市7.4度。
4日早晨日本最為寒冷的地區是北海道陸別町,達到零下28.0度。創觀測史上最低氣溫紀錄的兩個地方分別是青森縣六所村和滋賀縣米原市,氣溫分別為零下12.6度和零下12.2度。
共同社此前報道稱,日本今冬大雪天氣迄今已造成該國至少63人死亡。
專家稱北極濤動致極寒
對于近日北半球出現極寒天氣的原因,一些國際權威氣候專家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停止,并開始冷化,近來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
英國《每日郵報》因此宣稱今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來臨”。報道說,這些科學家的預測是根據他們對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溫度的自然周期分析而來,推翻了一些已廣為接受的氣候變暖理論。
而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北半球的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地區遭遇寒冬,并非是全球變冷,而是因為北半球出現了氣象顛倒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北極震蕩造成的。北極上空的大氣壓力會出現兩種極端變化,直接影響北半球出現暖冬或寒冬。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高級工程師郭艷君也持上述觀點,認為今年北極上空在這個冬季的高氣壓是1950年以來最顯著的。
郭艷君介紹,北極濤動指的是北極地區的氣壓變動情況,通常北極地區為高空強低壓控制,相應的冷空氣會收縮在北極附近地區,而中緯度相應的氣溫偏高;反過來,當北極地區高空為高壓控制時,極地地區的冷空氣就會受擠壓向南爆發,在冷氣團經過的地區,就會出現強烈的降溫和寒潮天氣。
郭艷君表示,至今沒有人知道為何北極氣壓會出現這種極端變化。由于北極上空的高氣壓,寒帶噴射氣流都被擠壓到比以往更遠的南部地區,造成歐洲和中國出現寒冬。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小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