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大國角力 敘利亞瀕臨戰爭邊緣?
《今日關注》2012年2月2日完成臺本
——美俄大國角力 敘利亞瀕臨戰爭邊緣?
主持人 魯健:
您好觀眾朋友大家好,《今日關注》正在直播。
隨著聯合國安理會對西方聯手炮制的一份制裁敘利亞的決議草案展開討論,敘利亞局勢被正式國際化,并進入一個轉折點。美俄在安理會上的激烈辯論令敘利亞局勢走向更加撲朔迷離,鑒于利比亞的命運,有評論認為,假如這份決議草案獲得安理會通過的話,將意味著為西方軍事勢力介入敘利亞開了綠燈,這是否令敘利亞逼近戰爭的邊緣?就此話題,今天演播室請到兩位專家,進行分析評論,一位嘉賓是國防大學教授,本臺特約評論員張召忠少軍,還有一位嘉賓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中東問題專家董漫遠先生,歡迎您,歡迎二位。首先請嘉賓和觀眾朋友們通過一個短片先來了解一下美俄在安理會的辯論。
(播放短片)
解說:
聯合國安理會1月31號就一份有關敘利亞問題的決議草案展開激烈討論。這份決議草案由法國、英國、摩洛哥、卡塔爾等國家起草,并得到阿盟和美國的支持。草案譴責敘利亞發生的暴力事件,要求盡快舉行政治對話,采取措施停止暴力沖突。草案還明確提出了“政治過渡”,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移交權力,同時暗示了對敘利亞采取進一步制裁措施的可能。
但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反對對敘利亞進行制裁或使用武力。俄方建議敘利亞當局和各反對派團體在派代表到莫斯科舉行非正式會談。美俄與會代表展開激烈辯論。
美國國務卿 希拉里克林頓:
敘利亞的情況是獨一無二的,需要相應的解決方式,正如阿盟提出的倡議那樣啊,政治交權能夠保障敘利亞的完整。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 丘爾金:
我們不希望安理會形成習慣,因為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戒掉,開始干涉哪個國王該辭職,哪個首相該下臺,這不是安理會應該做的。
解說:
由于各方在原則立場上分歧明顯,安理會當天最終沒有就決議草案的有關問題達成一致。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丘爾金2月1號進一步強調,俄羅斯不會做出任何讓步,如果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表決的決議草案讓俄羅斯無法接受,俄方將投反對票。
主持人:
俄羅斯為什么這次態度這么強硬,因為我記得在俄羅斯在利比亞問題上,曾經最初也很強硬,但是后來還是妥協了,為什么這次在敘利亞問題上這么強硬?
國防大學教授 少將 本臺特約評論員 張召忠:
這次有幾個不同,一個是比利亞戰爭之前,那個時候在磋商的時候,俄羅斯的態度比較強硬,主要是當時梅德韋杰夫主政,現在還是梅德韋杰夫,但是大選情況基本上明朗了,所以現在普京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普京選前爭取國內的民意支持,我感覺這是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就是,當時利比亞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不像今天敘利亞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這么緊密,因為利比亞在當時已經游離于俄羅斯,俄羅斯對它不怎么太感興趣,這是導致當時俄羅斯投棄權票的主要原因。當然當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考慮到阿盟的態度,阿盟是這么一個態度,俄羅斯也只好棄權。
而現在不一樣了,這個情況是普京大選基本明朗,另外敘利亞與俄羅斯有非常重要的核心利益,如果敘利亞得手之后俄羅斯還要考慮自己,還有巴基斯坦共和國,還有一個自己的安全威脅,這是一個重大的一個分歧。
主持人:
因為當時談到利比亞問題的只有,我記得普京他說過狠的話,就是新的十字軍東征,就是形容西方干涉,但是最后俄羅斯還是妥協了,同意不阻撓安理會的決議。但是這次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能夠堅持到底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中東問題專家 董漫遠:
我覺得堅持下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現在俄羅斯設定了兩條底線,第一條底線就是任何安理會決議不能導致對敘利亞動武,第二不能導致政權更迭,我覺得從更廣義的范圍來講,冷戰結束之后雖然俄羅斯自己制度都發生了變化,但是應該說美國對俄羅斯在歐亞大陸的戰略擠壓從來沒有停止過,俄羅斯為了捍衛自己的戰略回旋空間,在美、俄力量有一定懸殊的情況下就要加強對外部的介入,包括對伊朗、敘利亞這些國家的介入,使它消耗美國的資源,使美國沒有辦法集中必要足夠的資源來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另外一點,俄羅斯是把中東地區看作自己重要的利益區,這個利益區俄羅斯要在這里發揮作用,要確立自己的政治影響,要打開自己的市場份額,從整個西亞北非國家看,目前從俄羅斯關系最好的是敘利亞,敘利亞第一是俄羅斯很大的武器市場,同時也是俄羅斯重要的經濟伙伴,此外俄羅斯也樂見敘利亞、伊朗特殊關系能夠長久維持,這樣的話對美國構成牽制。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