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布魯塞爾出席第八屆中歐工商峰會并發表題為《做21世紀國際合作的典范》的講話。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日在布魯塞爾與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共同出席第八屆中歐工商峰會。溫家寶發表了題為《做21世紀國際合作的典范》的演講。演講全文如下:
做21世紀國際合作的典范
——在第八屆中歐工商峰會上的演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2012年9月20日,布魯塞爾)
尊敬的范龍佩主席,巴羅佐主席,
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與中歐工商界的新老朋友在布魯塞爾相聚。這是我第八次出席中歐工商峰會,我十分珍惜與中歐企業家進行坦誠交流的機會。
中歐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伙伴關系之一,也是中國對外關系的戰略重點。我本人為推動中歐關系的發展傾注了很深的感情。屈指算來,我擔任中國政府總理以來,連續10次參加中歐領導人會晤,先后11次踏上美麗的歐洲大地,訪問過18個歐盟成員國,與許多歐洲領導人結下了深厚的工作情誼。記得2003年10月,我首次參加中歐領導人會晤,就同歐方領導人共同決定建立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歐盟經歷最大一次東擴之際,我用就職后的首次歐洲之行表達中國對歐洲一體化的堅定支持;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的危急關頭,我展開訪問歐洲多國的“信心之旅”,與歐洲領導人深入探討應對危機、深化合作之策;在歐債問題加深蔓延的時刻,我與歐方領導人深入交換意見,及時傳遞出中歐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真誠意愿。這些場景至今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我們高興地看到,在中歐各界人士的精心呵護下,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日臻成熟,內涵不斷豐富,各個領域的合作都結出了累累碩果。經貿合作是中歐關系中最活躍、最有成效的部分。2003年,中歐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2011年已達到5672億美元,年均增長20.8%。歐盟連續8年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快速發展,累計投資達800多億美元。中國企業對歐投資也方興未艾,從2003年的1億多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3億美元。歐盟還是中國最大技術引進來源地,累計簽訂技術引進合同1500億美元。雙方人員往來日益頻繁。2011年赴歐旅游和學習的中國公民接近200萬人次,是2003年的5倍。
“事非經過不知難”。我很清楚,這些成果是來之不易的。回首近10年中歐關系的發展歷程,我有幾點體會愿與大家分享。
第一,中歐關系的核心在于戰略性。這種戰略性主要體現在中歐合作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全局性,它不受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的影響,不計較一時一事上的利弊得失,不因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而喪失合作的信心。這10年,中歐關系有過大踏步的前進,也出現過短暫的波折,之所以能夠經受住國際風云變幻的考驗,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始終堅持中歐關系戰略方向不動搖。
第二,中歐關系發展能夠給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10年,中國是歐盟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在中國投資興業的數萬家歐盟企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中國對歐洲產品的進口快速增長和對歐洲的投資蓬勃發展,為歐盟國家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不僅豐富了歐洲的市場,也為歐洲家庭節省了不少開支。歐洲企業則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設備、管理經驗和大量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名牌產品。中歐關系越發展,雙方人民得到的實惠就越多。
第三,中歐關系已經超越了雙邊范疇,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全球影響。中歐都奉行多邊主義,積極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雙方都奉行自由、開放的經貿政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經濟全球化;雙方都主張維護文明多樣性,積極推動不同文明對話與交流;作為21世紀國際格局中的兩支重要力量,中歐都是國際體系的積極參與者和建設者,在應對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四,中歐可以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處理各種分歧。中歐社會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發展階段也不同,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不一樣,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彼此尊重、坦誠溝通、增進理解,顯得至關重要。2003年以來,雙方先后建立起高級別戰略對話、經貿高層對話和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三大機制,各領域對話與磋商機制也從19個增加到60多個。無論遇到什么問題,只要堅持平等對話和協商,都可以擴大共識,減少分歧,實現共贏。
第五,面向未來的中歐關系有著光明前景。中歐雙方沒有歷史遺留問題,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這是中歐關系堅實的政治基礎。中歐經濟互補性遠大于競爭性,國際金融危機不僅沒有改變這種互補性,而且加深了中歐經濟的依存度。這種基于優勢互補和共同利益上的合作是最穩定、最持久的。
目前,中歐關系處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機遇和挑戰都是巨大的。雙方應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制訂中歐務實合作的中長期規劃,明確未來合作的藍圖,挖掘合作的潛力,推動中歐關系更加全面、深入、平衡發展。
——要擴大雙邊貿易規模。堅持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早日廢除不合時宜的出口管制政策,克制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力爭2015年建交40周年之際,中歐成為彼此最大的貿易伙伴。
——要大力促進雙向投資。中方愿意盡快啟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妥善解決市場準入、政策透明度、知識產權保護等業界關注的各種實際問題,為投資合作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要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中國工程建設企業具有造價較低、質量可靠的優勢,可通過參與歐方的結構基金、項目債券,開展項目持股和聯合承包等多種方式,參與歐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進程。中國政府愿意為此提供必要支持。
——要深化科技創新合作。繼續把空間科技合作作為戰略重點,同時推動生物、核能、碳捕集與封存、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等高端領域的科技合作,鼓勵企業共建聯合研發中心、技術轉移中心、聯合孵化器等長期穩定合作平臺,把歐盟國家雄厚的研發能力與中國廣闊的市場潛力結合起來,實現共同發展。
——要挖掘城鎮化合作潛力。用好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高層會議和中歐市長論壇兩個重要平臺,推動城鎮化合作取得更多務實成果。歡迎歐方企業在中國城市規劃、智能交通、電動汽車、建筑節能、廢物利用、垃圾污水處理等多個領域尋求商機。
——要加強中歐人文交流。中方愿與歐方一道,繼續深化教育、文化、語言多樣性和青年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盡快啟動人員往來和移民領域的全面對話。中方將在未來5年內為中歐學生、學者交流提供3萬個獎學金名額,每年支持千人次的青年互訪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