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言論難左右中美大局
【美聯社北京10月17日電】題:迷失在辯論中:美中關系的現實
在美國總統競選的簡單化敘述中,中國是好萊塢的惡棍,是竊取美國人工作的金融騙子。
但奧巴馬和羅姆尼呈現給人們的一維漫畫模糊了美中關系的關鍵現實:盡管大家都說要對北京強硬起來,美中卻緊密相連,困擾兩國關系的摩擦和麻煩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
美國和中國.是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貿易額接近5000億美元,支撐著全球經濟。
兩國政府在朝鮮與伊朗核計劃及敘利亞內戰問題上頻頻接觸,并試圖制定有關各自龐大的軍隊和網絡戰等問題的“交通規則”。
沒有什么關系像美中關系這樣對今天的世界如此重要。管理世界超級大國與其正在崛起的對手對全球影響力的競爭、避免使這種競爭發展成直接對抗,這將是總統大選勝出者的工作重點,無論勝出者是誰。20年來的很多時候,總統候選人都在競選路上抨擊中國,且一旦上任就采取強硬路線,結果卻發現全球貿易和熱點都要求與中國打交道。
中國政府已在國家媒體對美國大選的報道中提醒人們注意這個模式。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10月17日文章】題:為政治利益妖魔化中國
美國大選正迅速走向高潮。隨著奧巴馬和羅姆尼競選團隊的互相攻擊,美中關系可能成為連帶受害者。不論誰當選,選戰一結束就應拋棄極度激烈的競選言論,這符合美中兩國的利益。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很容易成為政治目標。盡管和平、互利的雙邊關系顯然讓美國受益不少,但多年來美國總統候選人還是會通過指責北京來為政治加分。
里根、克林頓、小布什和奧巴馬無一不在競選時對中國百般指責。
然而大選一結束,各屆政府通常都會轉向較為務實的政策。卡內基基金會的烏里·達迪什說:“總統一般都會認識到,當拿槍指著中國人的頭時,他們的反應可不好對付。”不管總統來自哪個黨,他都能意識到美中關系是多么重要,不能讓它成為犧牲品。他們與北京合作的意愿推動這種現象不斷循環,下一次總統候選人又會對中國展開新一輪攻擊。
這種循環一直持續到今天。
希拉里·克林頓最近訪華時如是概括兩國的挑戰:“我們兩國正嘗試從事一件歷史上從未有人做過的事,它將寫下新的答案,回答一個老牌大國和一個新興大國相遇時會發生什么的問題。”為了各自人民的利益以及全世界許多其他人的利益,答案必定是和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