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七個方法
父母可以通過“一個點頭、一個注視、一個微笑、一次家庭聊天、一次家庭聚會、一次家庭合作、一次家庭郊游”等方法來多角度的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
鏡頭一:一個點頭
小蘭平時說話斷斷續(xù)續(xù),還有點小結巴。媽媽不知是什么原因,很著急。后來幼兒園老師發(fā)現(xiàn),小蘭的媽媽總會在小蘭說話的時候打斷小蘭,不讓她說完,而小蘭為了說完話,就想說的快一些,一快就結巴了。在老師的建議下,媽媽在小蘭說話的時候,會在一旁給小蘭一個點頭,小蘭得到了媽媽的鼓勵,慢慢地敢說話了,愛說話了。
鏡頭二:一個注視
小亮不愛搭理人,經(jīng)常哭鬧,父母卻不知為何故,后來看了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反思自己在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在忙其他的事情,對孩子沒有足夠的關注,孩子總會說著說著就不說了。認識到這個問題之后,小亮的父母在小亮說話的時候,總是很專注,注視著小亮的眼睛,鼓勵他。漸漸地,小亮哭鬧的頻率減少了,也愛和父母說話了。
鏡頭三:一個微笑
小芳平時特別害怕爸爸,不與爸爸說話。爸爸為此事很苦惱,后來爸爸發(fā)現(xiàn)小芳媽媽在小芳說話的時候,總是面帶微笑,才恍然大悟,自己平時太嚴肅了,孩子害怕跟他說話。于是,小芳爸爸后來在跟小芳說話的時候,總會面帶微笑,慢慢地,小芳和爸爸親近了。
鏡頭四:一次家庭聊天
小英5歲,但是卻有著超出年齡的懂事,而且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讓周圍的媽媽很羨慕。小英媽媽說,小英的懂事得益于每周一次的家庭聊天。在小英家,每個周六下午3:00-5:00是雷打不動的家庭聊天時間,聊天的內容包括:第一,上周的愿望是否實現(xiàn);第二,每個人聊聊這一周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幾件小事;第三,說出發(fā)生在家里的一件讓你難忘的事情;第四,最想對其他兩個人說的話;第五,自己在未來的一周內有什么期待。這樣的聊天以后,每個家庭成員彼此都很了解了,尤其是父母對孩子加深了理解,整個家庭氛圍都非常的融洽。
鏡頭五:一次家庭聚會
小浩在小朋友面前很有人緣,大家都喜歡跟他玩。原來小浩的媽媽,在每周日都會讓小浩邀請自己的小朋友來家里玩。
很多媽媽不理解,孩子們來家里玩,把家里折騰的很亂,為什么小浩媽媽會有這樣的選擇呢?小浩媽媽說,每周讓兒子邀請小朋友到家里,一是可以滿足了兒子愛玩的需要,二是可以讓孩子在與小朋友的交往過程中,鍛煉了人際交往能力,三是媽媽自己可以通過孩子的朋友更加的理解孩子。一舉三得!
鏡頭六:一次家庭合作
小宇的爸爸工作很忙,很少陪小宇一起玩,但小宇和爸爸感情非常好。原來,爸爸和小宇有一個約定,每周爸爸媽媽和小宇一起做一件事。有時是一同拼一個復雜的拼圖,有時是爸爸買回材料,一起做一個風箏,有時,把玩具拆開研究一番再一起組裝上,一家人忙的不亦樂乎,其樂融融。
鏡頭七:一次家庭郊游
今年3歲半的小紅媽媽只要有時間就會帶著小紅出去玩,有時去公園,有時去郊區(qū),在游玩的時候,小紅的媽媽就知道了孩子喜歡什么花,喜歡什么顏色,喜歡什么動物。每次郊游,就會對孩子的認識加深一步,能夠更多地觀察孩子喜歡什么,孩子的興趣點,更準確地推斷出孩子的需要,給孩子施以真正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