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堅守和平的政治意愿,在安倍外祖父的弟弟佐藤榮作時期達到頂峰。佐藤1964-1972年間領導日本定下“非核三原則”,即禁止日本擁有、制造核武,禁止核武進入管轄領土。但從那以后,和平的聲音便日漸式微。2002年5月,曾任官房長官的福田康夫成為戰后打破核武禁忌、公開討論“修改無核三原則”的最高級別官員,當時石原就宣稱:“日本能擁有核武,就這么干吧!”2011年的一次采訪中,石原攻擊“非核三原則”政策時甚至說,連佐藤“那時都在秘密接觸美國,要其幫助開發核彈”。
石原之流步步為營,一心一意拆掉日本擁有核武的法律防火墻,為此處處放大鄰居的安全威脅,借此操縱民意。2011年3月,作為東京都知事的石原不但不支持關停核設施,反而加緊鼓吹“日本應當建造核武器以對抗中國的威脅”并“贏得俄羅斯的尊重”。他甚至把中國、朝鮮和俄羅斯列為“我們的敵人”,無視這些國家為救助日本地震海嘯災民所做的付出。
除了慫恿支持右翼分子登陸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列島),石原還在2012年4月發起“購島”運動,點燃中日兩國沖突,而他則借機煽動“中國威脅”,從中謀取政治利益。
安全問題是日本一直用來突破《核不擴散條約》限制的借口。據條約第十條,日本如果相信“特別事件”威脅到國家“最高利益”,就可以從中退出。
日本已經清除了國內立法中禁止其將核能用于武器開發的最大法律障礙。2012年6月20日,日本國會無視民眾抗議和福島核泄漏的影響,批準修改1955年制定的《原子能基本法》,在附件中增加條款,明確核能“要為國家安全做貢獻”。現在能限制日本發展軍隊、使用核武的最后屏障只剩其和平憲法,而該憲法本身早已被右翼分子晃得搖搖欲墜,而今安倍和石原兩人都變本加厲要修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