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參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馬沙希德?侯賽因透露,2012年11月底,布特參謀長曾在參議院國防委員會作證時呼吁,巴空軍已在“困難的環境”中盡其所能,最近接二連三的事故與使用過于老舊的戰機有關,他希望政府和議會關注“空軍困局”,增加必要的經費投入。目前,巴基斯坦的軍費開支約占政府預算的20%,但空軍份額低于陸軍,使其在裝備更新和人員招募方面處于劣勢。
親赴反恐最前線
需要指出的是,布特絕非只會“哭窮”的將領,作為巴基斯坦空軍的領導者,他不僅不遺余力地培養出優秀的飛行員,還著力培養能適應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的真正“戰斗員”。在巴空軍內部,布特說過的“對領導者來說,領導應該體現在行動上,而不是體現在地位上”的格言非常流行。
1977年3月,布特進入巴空軍服役,從普通戰斗機飛行員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先后擔任中隊長、戰斗機聯隊參謀長、米安瓦里基地司令等職。據英國《空中力量》月刊披露,早年布特在米安瓦里基地工作時,從不靠強硬的命令和宣講來提升自己的領導力,而是通過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部下。有一天,一群新飛行員在作戰室門前準備前往基地航管中心,一輛本田車忽然停在眼前,身著飛行服的司機探出頭問:“你們馬上要開飛了吧?”定睛一看,這位司機竟是掌管近千名官兵和文職人員的基地司令布特準將(當時的軍銜)!當時,指揮著多支戰斗機中隊的布特準將的辦公室面積僅十幾平方米,里面沒有豪華的“老板桌”、“老板椅”,只有簡單的桌椅和潔白的墻壁,一臺電腦和一部座機。與他的身高和身份不大“相稱”的一部舊手機,勾勒出這位司令不曾停歇腳步的形象。事實上,像布特這樣的巴空軍高官并不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是否該以“金玉”鑲貼,而更在意自己正切實地做些什么。
巴基斯坦空軍軍官都遵循“一地任期兩年”的規定,即在某一基地或某一級機關工作兩年后,不論位居何職,都要轉調到另一個機關或基地繼續服役。這種“兩年一輪換”制度使得他們對不同地域基地的氣象環境和地貌特征相當熟悉,一旦爆發戰事便可盡快進入狀況。自從布特接任空軍參謀長后,他一直致力于強化空軍部隊的機動部署與快速反應能力,同時他又盡力為大家排除后顧之憂。據悉,巴空軍在經費極為拮據的情況下依然在工資、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部屬優厚待遇,這些政策甚至惠及到軍人的妻兒老小,從而令官兵們時刻準備為神圣事業而戰。
2012年3月7日,巴總統扎爾達里親自出席了空軍將領的更替儀式,原空軍參謀長拉奧?卡馬爾?蘇萊曼上將向布特交出了權杖。有意思的是,在交接儀式上,蘇萊曼和布特共同揭開了一塊覆蓋在精美木牌上的帷布,木牌上鐫刻著早年巴空軍中央司令部司令穆罕默德?尤素夫(他也是一位戰爭英雄)的一句話;“致巴基斯坦空軍未來領導者:一個真正的領導者要有獨當一面的信心,要有做艱難決定的勇氣,要對其他人的需求持有同情心。他不要設法做個領導者,而是要成為行為與目的對等一致的人。”實質上,這句話不僅是巴空軍領導者對官兵的一種激勵,更是他們對自我的強力鞭策。
據報道,布特上任后就很快親赴西北邊境省的反恐前線,指揮空軍參加對塔利班武裝的打擊行動,這或許也是恐怖分子嫉恨他乃至整個巴空軍的重要原因吧。(雷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