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防部網 作者:解放軍報記者張曉祺、特約記者張利文 時間:2012-12-28 00:10:23
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現場。解放軍報記者張曉祺攝
■2020年將建成由30余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有很多人眼里,GPS是導航的代名詞。但殊不知,在提出利用衛星進行導航定位的設想方面,中國是與世界同步的。
據了解,美國的GPS是在上世紀60年代起步的,幾乎在同一時段,我國就開始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設計,取名為“燈塔”,但由于國家財力等原因,工程一度擱淺。
1983年,“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芳允提出了雙星定位設計方案,基于此方案,我國開始積極地立項論證。1994年,經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大幕正式拉開。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起步雖然比GPS晚了20年,但在技術上差距并不明顯,其最終目標仍舊是走向世界。
基于自身實際,我國創造性地提出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發展的總體思路:“先區域”再“全球”,采取“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建立北斗衛星雙星定位試驗系統,形成區域有源定位與導航服務能力;第二步,完成三種軌道十余顆衛星的發射,建成區域導航系統,形成區域無源服務能力,向亞太地區提供定位、導航、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第三步,建成由3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余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的覆蓋全球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服務能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宇航部部長趙小津表示,今后我國還將陸續發射組網導航衛星,不斷提升系統服務能力,擴大覆蓋區域。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由30余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等北斗導航系統建設完成后,我國將擁有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盟“伽利略”比肩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
“北斗應用的大幕已經拉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第三步’已經走在征程上。”冉承其呼吁全社會重視北斗應用。他援引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詩句表示,我們一定把北斗建得更好,也一定讓北斗更加管用、好用、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