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中政委、高檢院部署執法規范化建設專項活動以來,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建立起了“六動六式”工作格局,并在辦理“央視大火案”、“黃光裕案”等一批有影響、有震動的大案要案中經受了實踐的檢驗,取得了明顯成效。近年來,二分院在全市檢察機關基層院建設考評中均名列前茅,連續五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標兵”;機關黨委被評為“市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被市委評為“北京市第十屆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控申處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北京市政法系統“執法為民創先爭優示范窗口”、“政法先鋒號”等榮譽稱號;反貪局、反瀆局、公訴二處、法警處等部門多次獲得高檢院、市委、市檢院授予的榮譽稱號。團結奮斗的集體培育出優秀的檢察人才,多名同志先后獲得“中國十大杰出檢察官”,“全國十佳公訴人”,“北京市人民滿意的政法干警”,國家級、市級“檢察業務專家”稱號。
制度牽動、治本式發展的執法規范化建設管理格局
二分院始終堅持從根本入手,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在制度審查方面,出臺實行《業務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確保各項規章制度內容規范、銜接順暢。在制度修訂方面,去年對建院以來141件業務規范性文件進行了系統梳理。在制度創新方面,把部門建制和院級推制緊密結合起來,在全市率先出臺了《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公訴規范》、《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工作暫行規定》等文件,既填補了制度空白,也保證了相關案件的辦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職責能動、順時式發展的執法規范化建設運行格局
在延伸檢察職能、推進訴訟民主、開展透明執法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能動性提升執法效果。著眼于促進社會矛盾化解,出臺《關于加強和規范釋法說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總結出“情感貼近法”、“傾聽疏導法”、“批評教育法”、“引導和解法”、“專家答疑法”、“迂回轉達法”、“案例類比法”、“利弊分析法”、“多方聯動法”等九種矛盾化解方法和“同步說理”、“文書說理”、“雙向說理”、“向代表人說理”、“分類說理”、“兩必談和答疑制”、“三位一體”等七種釋法說理模式,成功化解引起廣泛影響的車某上訪案等一批重大信訪案件,得到高檢院和市委政法委領導的充分肯定。著眼于促進社會管理創新,通過《檢察建議工作管理辦法》推動和規范檢察建議的使用,探索建立行業檢察聯絡室,并與中煤集團等7家單位簽訂合作共建協議。能動性推進執法公開。積極開展檢務公開、檢察開放日等活動,建立宣傳部門和業務部門的信息溝通機制以及輿情引導機制,在辦理“央視大火案”、“故宮盜竊案”等案件時,及時發布案件信息、準確回應社會質疑,最大限度公開案件辦理過程。能動性強化執法民主。圍繞訴訟民主的要求積極實踐,今年6月份,就張某申訴案召開了全市首例刑申案件公開聽證會,并最終息訴罷訪,成為全市的樣本。能動性創新執法機制。實施案件質量ABCD分級考評機制,并依托“四個網上”辦案信息系統(即執法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質量網上考核),實現了案件質量的全程動態監控。建立偵捕訴聯動、反瀆案件專職公訴人等機制,有效保證了案件質量,提高了辦案效率。
典型帶動、漸進式發展的執法規范化建設推進格局
始終堅持穩步推進,把典型引領作為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重要方法,以點帶面促進發展。以典型案件規范自由裁量。在全市率先出臺《案例指導工作實施細則》,嚴格甄選典型個案,加強案例指導,為執法辦案提供參考。以典型做法推動機制創新。于2004年在全國首開專業化辦案模式之先河,成立了金融犯罪公訴組,在這一做法的帶動下,目前已經達到了“專業化辦案全覆蓋”,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化建設模式。以典型人物激勵創先爭優。高度重視先進典型人物的激勵作用,繼“中國十大杰出檢察官”吳春妹等先進典型之后,今年結合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集中推出一批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促進了全院干警規范執法意識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品牌驅動、超越式發展的執法規范化建設創新格局
始終堅持高位求進,把抓精品、創品牌作為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的追求目標。推動檢察業務管理由分散走向集約。在全市率先探索集約化案件管理模式,成立了“案件監督管理辦公室”并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使得案件的管理模式更加統一科學、監督方法更加切實有效。自案管機構成立以來,統一收案千余件并進行嚴格考評,通過監控管理避免了出現辦理瑕疵。推動信訪風險管理由封閉走向聯動。著眼于實現信訪風險防控的整體性和聯動性,設立“執法辦案風險評估預警管理辦公室”,創新“1246”工作模式(即建立一個專門機構——執法辦案風險評估預警管理工作辦公室;完善兩項制度規范——《執法辦案風險評估預警工作辦法》和《執法辦案風險評估預警管理辦公室工作規程》;抓住四個工作環節——評估情況確認反饋、處置情況動態反饋、辦案部門風險評估聯絡員、控申接待風險信息班前分析會;推行“六個一”工作方式——一案一評估、一案一調查、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化解、一案一反饋、一案一總結),受到高檢院曹建明檢察長的充分肯定。推動廉政風險管理由單一走向多元。健全“檢察人員執法信息庫”和“檢察人員廉政信息庫”,對廉政工作實施信息化管理。在全市檢察機關率先出臺《檢察人員非正常行為管理辦法》,將檢察干警工作生活中的異常表現納入內部監督視野,實現了監督關口前移。積極開展人民監督員工作,加強代表聯絡工作,主動接受外部監督,把廉政風險降到最低。
內外互動、開放式發展的執法規范化建設深化格局
二分院推動搭建多種類型的對外交流合作平臺,切實依托內外互動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深化。搭建學術研討平臺,提升理論水平。去年,該院組織召開了直轄市分院檢察長論壇暨“檢察機關訴訟職權與監督職權優化配置”研討會,直接推動了其偵查監督部門訴訟監督組的成立,強化了訴訟監督。搭建工作交流平臺,統一執法標準。定期與其它執法單位研討座談,研究解決執法辦案中的共性問題。搭建人員交流平臺,促進學習借鑒。創新檢學共建方式,開展學者掛職業務部門副處長等工作,促進檢察理論和檢察實務良性互動。加大干部交流培訓力度,扎實開展干部外派掛職鍛煉、兼職檢察教官等工作,促進干部素能提升。搭建執法協助平臺,提升執法形象。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簽訂《建立“快速救護機制”合作協議》,切實保護案件當事人和信訪人的身體健康。
協同推動、融合式發展的執法規范化建設保障格局
始終堅持全院“一盤棋”,把整合資源、充分協作作為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優化隊伍結構,提供檢力支撐。2010年完成建院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中層干部調整;2011年,規范各部門科室設置,開展科室負責人和處長助理選任工作;2012年,扎實開展正、副處級后備干部選任工作。通過持續科學的隊伍管理,梯次更加明顯、配置更加優化,為執法規范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人力智力基礎。借力科學技術,推動信息化發展。借助科技手段和網絡信息技術,積極開展網上辦案、遠程庭審觀摩、同步錄音錄像、指揮偵查等工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信息化應用體系,有效規范了干警的執法行為。建立全市檢察系統第一個電子證據實驗室,并與廈門美亞柏科公司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對解決執法辦案中的技術難題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電子證據試驗室運用檢索和修復技術,為一起自偵案件的順利偵破排除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