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稅天堂”昔日不再
根據瑞士議會1934年通過的《銀行保密法》,銀行應防止客戶信息被第三方獲知,無論第三方是私人還是官方,瑞士銀行也因此贏得了世界各地客戶的信賴,并吸引大量資金流入。據了解,瑞士的銀行目前管理著全球1/4至1/3的私人財富。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利用這一法律鉆空子,或偷稅漏稅,甚至轉移藏匿不法資產。
“避稅天堂”這個不太好聽的名字也因此被扣到了瑞士的頭上。隨著金融危機的來臨,全球經濟陷入了不景氣中,一些財政拮據的西方大國紛紛開始向瑞士施加強大壓力,不但索要本國匿名存款人資料,而且還要求其代為扣繳過去多年以及未來的應納稅款。事實上,早在2010年,瑞士就被迫做出讓步,同意向美國政府提供客戶信息,曾被認為“牢不可破”的《銀行保密法》開始出現松動。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韋格林銀行在美國的認罪和被迫關閉很可能會引發更多國家政府對瑞士銀行提出信息公開的要求。這將進一步危及瑞士銀行業,瑞士離岸金融中心的地位將被削弱,甚至整個瑞士的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來源:中國日報網 柳洪杰 編輯:劉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