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科學研究讓生物燃料的“綠色”頭銜逐漸失色。
一些人對發展生物燃料頗有微詞,認為其是“人車爭糧”,糧價上漲等問題的“元兇”。
有專家指出,如以整個生產鏈的排放來計算,生物燃料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遠高于石油。圖為一家生物燃料工廠。
近年來,生物燃料發展迅猛。有研究機構預計,到2018年,全球生物燃料(生物乙醇與生物柴油)消費量將達到5110億升。與此同時,隨著油價和糧價的起伏跌宕,生物燃料這兩年也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一些人對發展生物燃料頗有微詞,認為其是“人車爭糧”,糧價上漲等問題的“元兇”。
一些科學研究更發現,生物燃料減排不力,污染環境,不如想象中那么“綠”。最近,英國《自然-氣候變化》月刊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就稱,生物燃料可能加劇空氣污染,導致糧食減產,以至有損人類健康。
生物燃料的“綠色”頭銜逐漸失色,這讓原本對其看好的人多少難以接受。畢竟,發展生物燃料的初衷是因為它既能緩解能源需求,又比化石能源環保。生物燃料究竟有多“綠”?這個問題相信目前誰都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生物燃料對環境的影響顯然比人們原先預想的復雜,需要廣泛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