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宇代表說,載人航天技術飛速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生態、環境等問題,開辟多種新路徑,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一項研究評估報告顯示: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將會產生7至12元的回報。例如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在運行的頭10年里,就相繼發現了10個稀有金屬礦和117個油脈,其價值遠遠超過空間站的研制和維護費用……
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在我國高科技領域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和引領作用,創造了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王兆宇代表介紹說:“我國千余種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制完成的。目前,已有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應用于國民經濟各領域,在衛星通訊導航、氣象預報、防災減災、食品生產等方面均有涉及。”
“航天事業還為我國提供了一筆巨大的、寶貴的無形資產。”王兆宇代表言辭懇切地說,載人航天事業不僅成為確立和提升我國大國地位的重要標志,其培育形成的載人航天精神,也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面旗幟。
春節前,習近平主席來到王兆宇代表所在的總裝備部某基地視察時表示,踏上這片承載著中華民族光榮和夢想的土地感到很高興,祖國和人民為你們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王兆宇代表介紹,習主席勉勵大家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報效祖國和人民。
“這對于奮戰在航天戰線的工作人員來說,是巨大的激勵和鞭策。”王兆宇代表說,我們一定要繼續保持不懈奮斗的精神狀態,用“飛天夢”助推“強國夢”。
展望未來,共話“飛天”,一位航天人的“強國夢”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