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的阿爾法磁譜儀檢測到可疑物質的存在跡象,科學家認為可能是暗物質。
據英國《衛報》網站4月3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和位于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聯合宣布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來證明暗物質的存在。
這項研究成果是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價值20億美元的阿爾法磁譜儀(AMS)發現的,該設備重約7噸,2011年5月安裝在空間站上。負責AMS的團隊并沒有直接對暗物質進行定位,而是在宇宙中尋找暗物質粒子在高速相撞后產生的殘碎物,這與當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阿特拉斯團隊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間接方法類似。
國際科學家團隊經過觀察,發現了一種極其罕見的高層反物質電子。而這種電子的出現與暗物質粒子相碰撞會相互破壞并產生正電子的理論相吻合,“這種現象可以支持暗物質存在的理論,不過目前還無法排除另一種來源的可能性,”諾貝爾獎獲得者、AMS項目負責人丁肇中博士介紹說。
暗物質理論權威人物、芝加哥大學的邁克爾·特納教授也認為AMS的研究數據顯示出暗物質存在的可能性,但還需要進一步實驗確定。
據NASA介紹,暗物質是廣泛存在于宇宙中的人類無法看到的物質,它們占據了宇宙四分之一的部分,而人類所認知的部分大概只占宇宙的4%。由于人類還沒有研制出能夠發現暗物質的設備,所以盡管科學家曾對暗物質的特性提出了多種假設,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明。
暗物質是否存在這一課題已經困擾了研究人員一個多世紀,而目前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可能讓暗物質的研究柳暗花明。 “毫無疑問,我們將會解決這個問題,”丁肇中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認為研究團隊有可能會在幾個月時間內得到更加明確的答案。
(來源:中國日報網?信蓮?編輯: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