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關系發(fā)展,中國近些年成為美國國務卿上任后重要出訪地之一。回顧近幾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賴斯、希拉里和克里的訪華經(jīng)歷,既可驗證幾任美國政府履新時的對華政策信號、日后外交軌跡,又可感慨中美關系雖有波折但合作發(fā)展仍是大趨勢:
任重道遠的克里
朝鮮半島局勢危機關頭,克里作為國務卿的新角色馬不停蹄到訪中國,旨在就半島局勢看中方態(tài)度,并就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向各方示意,以增進中美互信,此行成為克里上任后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任務。
態(tài)度強勢的希拉里
2009年2月,希拉里訪問中國,是她就職后首輪外交出訪。這一年美國陷入金融危機,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也面臨挑戰(zhàn)。希拉里把這次亞洲行程稱作聆聽之旅,旨在找到前進道路。盡管她經(jīng)常繞著中國走,盡管因時局頻繁變化而身心疲憊,希拉里卻總是在各國態(tài)度強勢,盡顯其個人外交立場,這位風風火火的女強人任內走訪的國家超過100個。
腿腳勤快的賴斯
2005年3月,上任不久的賴斯首訪歐洲和中東后,隨即啟動亞洲八天六國旋風式訪問,中國為最后一站,被稱作賴斯上任三把火的收官之地。
忙里偷閑的鮑威爾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2001年中美軍機又發(fā)生撞機事件,中美關系一度緊張。此時,已就職半年的鮑威爾訪華前表示,他有信心與中方建立更加穩(wěn)定更加具有建設性的關系。不過這位姍姍來遲的美國國務卿在華期間還忙里偷閑的逛街選購北京特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