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4月11日文章,原題:朋友還是亦敵亦友?在中國看來,關鍵是美國實際怎么看中國
本周,約翰·克里將作為美國國務卿首次訪問北京,屆時他主要任務是化解朝鮮半島危機。不過,華盛頓和北京的分析家均認為,他最好花一些時間解決一個潛在且危險得多的問題,即困擾兩國關系的日益嚴重的不信任。
中美在多個領域存在摩擦,比如網絡間諜指控、貿易爭端等。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李侃如稱,這些摩擦即便不能得到解決,也是可控的。他表示,其實更令人擔心的是,“近年來戰略信任不足,且很難轉變。”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觀察家葛來儀稱,考慮到北京不久前在與鄰國領土爭端問題上的行為,華盛頓擔心的是中國計劃如何使用其積聚的軍力。另一方面,北京“仍然懷疑美國試圖拖慢或阻止中國崛起為強國”。
李侃如稱,從白宮的觀點來看,“中國是美國亞太轉向戰略的核心,因為中國是亞洲的核心。而在中國看來,問題不在于他們是不是核心,而在于是不是靶心”。清華大學的孫哲教授認為,“沒有戰略信任,美國的轉向將被中國民眾和決策者視為針對中國”。
但如何培養戰略信任也是見仁見智。奧巴馬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曾表示,對于美國決策者而言,建立新型的大國關系模式和增進互信將有賴于“在對雙方都重要的問題上展開務實合作”。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研究部副主任劉飛濤稱:“中國更看重你把我定位為朋友、敵人還是亦敵亦友。根據不同定位,中國對美國在具體問題上提出的要求將給予不同回應。”(作者彼得·福特,汪析譯)
(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歐葉)